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1:32
【摘要】:滑坡堆积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三峡库区尤为常见。据统计,三峡库区滑坡体多为不同类型的土石混合物所组成。研究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室内压力板试验仪,重点分析碎石粒径大小、碎石含量、颗粒级配、干密度以及土的塑性指数对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并基于Fredlund-Xing(FX3)模型采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得出简便的计算三特征参数的函数。分析表明:碎石颗粒较小、碎石含量较大两因子相比干密度较小、塑性指数较小两因子对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具有相同趋势。碎石级配较好的滑坡堆积体有利于脱水,进气值一般较大。非饱和滑坡堆积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应用简便,具有一定实用性。
[Abstract]:Landslide deposi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landslid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mostly composed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il-rock mixtures. Based on Fredlund-Xing (FX3) model and SPSS software regression analysis, a simple func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vel particles are small and the gravel content is larg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unsaturated landslide accumulative body has the same trend as that of low dry density and low plasticity index. The landslide accumulative body with better gradation of crushed stone is beneficial to dehydration and has a larger air intake value.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unsaturated landslide accumulative body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733202) 三峡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项目(0001212015C060005)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基金项目(SKLGP2015Z008)
【分类号】:TV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国祥;邓辉;黄润秋;;水位变动速度对某库区岸坡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洪晓珍;;西南某堆积体潜在变形破坏模式及力学参数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29期

3 朱继良,黄润秋;某水电站坝前堆积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8期

4 朱继良,张诗媛;某堆积体开挖后的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6期

5 晏长根;祁生文;伍法权;廖荣贵;苏天明;;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段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6 陈强;聂德新;王维早;李树武;;结义复合堆积体组成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李树武;聂德新;刘惠军;;大型碎屑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8 任黔云;栗军奇;;马马崖一级水电站补朗堆积体稳定分析及处理[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年01期

9 李枫;吴继敏;董志高;王文远;王昆;;某水电站左岸B_(20)崩塌堆积体稳定性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3期

10 王耀邦;李金都;;高粱坪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武;刘昌;聂德新;杨永明;;乌弄龙水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忠;杜健;;阿海水电站混合堆积体稳定性计算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华锋;朱敏;原先凡;马莉;罗骞;胡鹏;;某大型堆积体边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祖煜;;水利水电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分析和工程措施研究[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7 孙红亮;刘建;;高密度电法在冰碛堆积体勘察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荣鲁;任雪萍;窦铁生;贺可强;;水位升降对三峡库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与评价[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汤献良;冯汉斌;向东辉;;小湾左岸坝前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及其治理[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李相依;晏鄂川;;库水位周期性升降作用下滑坡堆积体潜水位计算[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希伟;入汛最大洪水进入三峡库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施友谊 向晶方;海内外四十多名记者聚焦三峡库区[N];三峡日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王取发邋通讯员 徐金波;三峡库区175米蓄水 大型塔标首次亮相[N];中国水运报;2008年

4 通讯员 刘婷邋王向荣;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在即[N];湖北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饶国君;三峡库区积极备战175米试验性蓄水[N];人民长江报;2009年

6 记者 章良;三峡库区175米蓄水有涨无险[N];三峡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莎;强力推进三峡后续工作 努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N];重庆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先余 本报通讯员 林观纽;“拿住”三峡库区地下流沙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 彭暄;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昨在汉启动[N];湖北日报;2006年

10 刘波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三峡库区扶贫第一步[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才坤;堆积体的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余金煌;浅水域堆积体精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刘飞;水流泥沙造床过程的初步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福洪;水库边坡混合堆积变形监测及预测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苟黎;梨园水电站念生垦堆积体治理工程效果分析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伟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王宁;水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研究—泥洛堆积体[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5 崔笑烽;硗碛水库某缓坡细粒大型堆积体塌岸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洋;锦屏二级水电站二坪子外侧堆积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博;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国进;大型复杂堆积体信息化动态整治设计与工程实践[D];天津大学;2007年

9 汪贤良;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和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孙立;怒江罗拉水电站坝前左岸大型堆积体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1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211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