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近30年黄河下游河道深泓线摆动特点

发布时间:2018-10-19 10:11
【摘要】:冲积河流深泓摆动具有复杂的时空变化特点,其摆动特点对于研究黄河下游河势变化及河床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2015年黄河下游91个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资料为基础,计算下游断面及河段尺度的深泓摆动宽度及强度,分析近30年来黄河下游各河段的深泓摆动特点,并探讨游荡段深泓摆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泓摆动方向具有往复性,各断面深泓摆动宽度呈现上段大、中下段小的特点;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下游深泓摆动宽度大大降低,游荡段、过渡段和弯曲段年均深泓摆动宽度较水库运行前分别减小了47%、37%和41%;河床边界条件(滩槽高差、河床组成等)对游荡段深泓摆动强度有一定影响,但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游荡段深泓摆动强度与该河段前4年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幂函数关系,并对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
[Abstract]:The deep swinging of alluvial rivers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river regime change and riverbed evolu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the measured topographic data of 91 silt sectio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86 to 2015, the width and intensity of the deep swinging of the downstream sections and reach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swinging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ast 30 years ar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obble intensity of the wandering s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ion of deep wobble is reciprocating, the width of deep wobble of each section is large in upper section and small in middle and lower section, the width of deep wobble in lower reaches of Xiaolangdi Reservoir decreases greatly after operation, The average annual depth wobble width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bend section is reduced by 4737% and 4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eservoir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river bed (beach height difference, river bed composition, etc.)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wobble intensity of the wandering se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bble intensity of the wandering section and the average scour intensity of the river in the first four year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9156;51579186)~~
【分类号】:TV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德生,张欧阳,陈浩,郭庆伍,刘继祥;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深泓演变趋势分析[J];泥沙研究;2000年06期

2 许全喜,张小峰,袁晶,何明宪;河道深泓线变化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J];人民长江;2002年11期

3 薛春汀;刘健;孔祥淮;;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5期

4 李东,杨向辉,田玉青,石国安;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情况及特点[J];人民黄河;1997年10期

5 齐璞;对黄河下游河道认识的突破[J];科技导报;2000年11期

6 陈建国,邓安军,戴清,周文浩;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特点及其水文学背景[J];泥沙研究;2003年04期

7 胡春宏;陈建国;孙雪岚;郭庆超;;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评价与治理对策[J];水利学报;2008年10期

8 张永昌;非汛期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J];人民黄河;1995年02期

9 陈志清;5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的萎缩及其原因[J];地理研究;1995年03期

10 赵业安,周文浩;“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巧兰;张厚军;赵连军;孙占盈;王英;李广好;;黄河下游河道数学模型介绍与验证[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常温花;姚文艺;王德昌;;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和“小水大灾”效应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3 赵新建;董年虎;夏修杰;;黄河下游河道九年设计水沙系列水位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4 董年虎;高际平;夏修杰;赵新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15年冲淤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5 江恩惠;赵连军;黄晓霞;张清;;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效果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苏运启;李清杰;张汝军;王宗文;;黄河下游河道滩槽阻力特性变化分析[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俊奇 杜鹏生 曹金刚 彭立新(作者单位:沁阳河务局);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问题的建议[N];黄河报;2007年

2 许志辉;卫星遥感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显著增强[N];中国测绘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连军;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建国;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与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规模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阮雪景;黄河下游河道冰动力行为二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高虎;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纵横剖面的响应[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谢景奇;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敏;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演变特点及调整规律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0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280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