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长河坝水电站放空洞进口边坡变形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8:17
【摘要】:长河坝水电站放空洞进口边坡开挖高度约162 m,在开挖坡高145 m左右时,约20 m高坡段出现变形,坡面出现纵横裂缝,裂缝最大宽度约1 cm,最大变形速率约为4 mm/d,变形较大,对下部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边坡稳定不利。通过对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特征、破坏模式等综合分析,得出坡体变形机制为岩体卸荷拉裂-推移-蠕滑。根据破坏模式和变形机制对变形部位采取了针对性处理措施,实施后监测曲线趋于收敛,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表明边坡破坏模式和变形机制分析准确。
[Abstract]:The excavation height of cavernous inlet slope of Changheba Hydropower Station is about 162m.When the height of excavation slope is about 145m, the slope section of about 20m is deformed, and the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cracks appear on the slope surface. The maximum width of the crack is about 1 cm, and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rate is about 4 mm/d,. The deformation is large, there is a big safety hidden danger to the lower part construction, and it is unfavorable to the slope stabilit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odes of rock mas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lope body is unloading tensile fracture-bedload creep of rock mass. 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mod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measures ar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deformation position. The monitoring curve tends to converge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lope is in a stable stat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mod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lope is accurate.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V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荣根;陈建荣;;岩体结构控制论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8期

2 余子华;刘永秋;孟西春;廖爱萍;;岩体结构对大型地下挖掘稳定性的控制作用(英文)[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闻太平;邹红枣;;岩体结构分类及其特征[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3期

4 王观石;李长洪;戴志胜;李世海;;应力波峰值变化与岩体结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09年06期

5 尚彦军;李坤;王开洋;;从施工地质灾害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作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6 李张明;;用地球物理层析成图法勘察复杂岩体结构[J];人民长江;1987年09期

7 傅荣华,李文斌,,邓荣贵;确定岩体结构类型的专家系统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2期

8 沈军辉,王兰生,李天斌,赵其华,虞利军;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及其工程意义──以雅砻江某水电工程为例[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9 仵彦卿;岩体结构类型与水力学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10 柴贺军,黄地龙,黄润秋,刘浩吾;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中岭;;岩体结构控制论的研究和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董兰凤;陈万业;;工程岩体结构定量研究初探[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世海;张磊;;岩体结构效应的三维离散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潘别桐;井兰如;;岩体结构概率模型模拟和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5 潘别桐;井兰如;熊承仁;;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区岩体结构概率模型模拟研究[A];三峡工程坝址区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文集(上册)[C];1992年

6 李亚伟;陈强;陈亮;;测线法在天湖岩体结构划分中的应用研究[A];第5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徐卫亚;保长汉;赵占朝;;坝基板裂结构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高晓初;;浅论岩体结构和地质断层对爆震波传播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9 黎华清;甘伏平;魏宇;黄先波;陆才昆;;孔间CT成像与岩溶工程基础岩体结构特征研究[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海燕;伍法权;祁生文;常中华;李淑进;张素梅;;白衣庵滑坡的新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亚卿 晏丽 徐振坤 施伟忠;秭归发生特大山体滑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盛渊;快速隆升怒江河段松塔水电站坝肩岩体结构特征及质量空间分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柴波;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吴志勇;岩体结构信息化处理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4 陈强;地下洞室围岩岩体结构量化研究及块体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冷旷代;岩体结构非平衡演化稳定与控制理论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刘杰;水工岩体结构三维精细建模与曲面块体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李严严;快速隆升怒江上游松塔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张文;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岩体结构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杨;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岩体结构特征对边坡变形的控制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岩体结构信息化处理方法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绪波;大型岩质边坡开挖的岩体结构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宋国新;巴山坝址区岩体结构研究与坝体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席学涛;岩体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6 杨继清;关于岩体结构网络模拟的计算机辅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蒋海云;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特征及其控渗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2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12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