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青州市现代水网建设水资源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6 07:49
【摘要】:现代水网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山东省青州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基于青州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工程,在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对现代水网建设的水资源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青州市水资源概况及现代水网建设工程阐述分析基于青州市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对青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青州市的现代水网规划工程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阐述,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青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青州市规划水平年2020、2025年的不同用水户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分析。在生态需水量的分析计算过程中,分别计算了河道内和河道外的生态需水量,针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研究了基本生态流量及适宜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两级临界生态需水的量化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供需水平衡分析。(3)基于水网规划建设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基于青州市水网规划建设工程构建青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使用LINGO软件编程进行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计算得出规划水平年2020年与2025年在50%、75%及95%三种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4)水网建设工程的水资源生态效应评价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构建水资源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可变模糊集评价方法对现状年及规划水平年的水网建设工程的水资源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现代水网的建设可有效改善青州市水生态环境,对青州市的水资源环境改善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water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Qing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selected as a typical research area. Based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modern water network in Qingzhou City,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water resources of modern water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water resources in Qingzhou Cit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basic data of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in Qingzhou City, and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Qingzhou City i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water network in Qingzhou City are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2) th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Qingzhou Cit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demand of different water users in the planning level of Qingzhou City in 2020,2025 was predicted and analyz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and out of the river is calculated, and the basic ecological discharge and the suitable ecological discharge calculation method are studied in the light of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river.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wo-level critical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s proposed. On this basis, th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3)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water netwo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Qingzhou City is built to build the water resources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Qingzhou City. Aiming at the maximum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 is solved by using LINGO software, and the planning level in 2020 and 2025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75% and 95%. (4)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fuzzy se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water resources of water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urrent year and planning level yea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water networ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Qingzhou City. I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Qingzhou City.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克友,李佑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于长剑,李彬;内蒙古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03年01期

3 吴泽宁,索丽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2期

4 王霞,唐德善,赵洪武,李晓明;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模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党永平,郭玉山,白强;山东省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治淮;2005年11期

6 宋军,李新堂;高唐县水资源优化配置探讨[J];山东水利;2005年03期

7 张爱军;王承芳;;徐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框架构想[J];江苏水利;2006年09期

8 侯建梅;卢雪艳;;关于大庆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年02期

9 赵学华;;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10 徐振国;李强;杨天祥;马银辉;;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及展望[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东;;试论统筹城乡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董洁;王瑞年;;龙口市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雪峰;李忠华;张晓炜;杜崇;王波;姚章村;;基于系统协调发展的三江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申东;;水务改革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徐羽白;;关于潍坊市地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王维平;何庆海;范明元;黄继文;;构筑现代化水网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7 洪林;李明罡;李远华;;开封市各部门水资源优化配置[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8 范明元;黄继文;陈学群;张欣;杨小凤;;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与展望[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玉林;;试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蒋昌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言;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提供支撑[N];青海日报;2007年

2 洪小康 丁东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N];中国水利报;2001年

3 冯小平 俞斌 彭杰;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开创罗江水务新局面[N];四川日报;2000年

4 霍晓丽;尽快立项研究京津冀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N];河北日报;2007年

5 陕西省副省长 王寿森;加快省内调水步伐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N];陕西日报;2006年

6 吴泽宁(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将生态经济学引入水资源优化配置中[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粤水婷;粤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 确保三大区域水源供给[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张永熙邋粤水婷;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厅长 王世江;新疆:加快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体系[N];中国水利报;2012年

10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权与水价研究”课题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思路[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守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许文峰;郑东新区龙湖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技术保障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岳春芳;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5 高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供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侍翰生;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何英;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彭晶;基于GIS的多目标动态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于长剑;通辽市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夏珊珊;沿海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河网水沙输移计算[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喜富;基于“三条红线”的滨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乔延丽;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指标体系构建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冷曼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D];济南大学;2015年

4 徐晶;小开河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田茜;基于遗传算法的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于航;朝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杨钦;面向生态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杨冬元;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郭盈盈;平顶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郭志慧;衡南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3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13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