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坝基覆盖层工程特性试验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9-02-20 18:35
【摘要】:中国西南地区正在或即将建设的高土石坝工程中,很多都涉及深厚覆盖层。在深厚覆盖层上建高土石坝,覆盖层坝基变形受力状态对坝体安全起重要作用。针对深厚砂砾石覆盖层取样困难而无法准确合理确定其天然密度,进而影响室内力学和渗透试验的开展,提出了利用旁压或动探试验间接推求天然砂砾石覆盖层密度的新方法,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研究,获得了覆盖层天然密度,较好的解决了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测试难题。同时,针对新方法中存在的两个技术难题,基于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动力触探杆长修正系数的演化规律符合牛顿弹性碰撞理论,研制了一种的新型旁压仪的探头,实现了深厚覆盖层中旁压试验全过程测量。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升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坝基变形预测与设计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Abstract]:Many of the high earth-rock dams under constru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involve deep overburden. High earth rockfill dam is built on deep overburde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state of overburden dam foun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am body safety.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sampling deep sandy gravel overburden and the difficulty of accurately and reasonably determining its natural density, and thu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oor mechanical and permeable tests, a new method of indirectly calculating the density of natural sand and gravel overburden by means of pressure-by-side or dynamic exploration test is put forward.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overburden in Wudong Germany. The natural density of the overburden has been obtained and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testing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overburden has been solved.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two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indoor model test,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length corr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ynamic sounding rod is verified to conform to Newton's elastic collision theory, and a new type of probe for the pressure-presser is developed. The whole process measurement of pressure-pressure test in deep overburden is realized.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design level of high earth rockfill dam foundation on deep overburden.
【作者单位】: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021) 长江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2015051/YT) 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15046/YT)
【分类号】:TV223;TV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明;王方亮;付敬;陈强;;官地水电站坝前覆盖层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水电站设计;2013年01期

2 陈震宇;曹洪;周红星;;渗透破坏模型试验中覆盖层影响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1期

3 刘世煌;;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实测变位资料的覆盖层徐变[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年05期

4 克热木江;;新疆叶尔羌河帕什托克水电站深厚漂卵石覆盖层钻进工艺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5 朱志坚;曾吉浩;白光磊;;覆盖层内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J];水力发电;2008年09期

6 陆欣;黄维;史彬;;江边水电站拦河坝基础覆盖层防渗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3年02期

7 赵焕亮;;反循环多级套管跟管钻进施工技术在覆盖层钻进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8 佘鸿翔;;泸定水电站厂房覆盖层边坡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J];水电站设计;2009年02期

9 周波;李进元;施裕兵;;西南某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研究[J];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10 吕高峰;朱锦杰;;覆盖层开挖深度对闸底板沉降的影响分析[J];大坝与安全;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保欣;于艳芳;王建民;;论覆盖层砂土液化的判别分析与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波;李进元;施裕兵;;西南某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曾金石;;卵砾石次生覆盖层防渗灌浆施工技术研究[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肖恩尚;;覆盖层灌浆帷幕设计方法的探讨[A];2013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2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任久明;胡永胜;;岷江上游覆盖层地基上的闸坝设计与震后思考[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6 于立宏;刘德斌;刘英;;苏洼龙水电站坝址区覆盖层砂土液化评价[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张旭;贾梅艳;;浅谈覆盖层冲击钻跟管钻进施工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秦延安 樊伯印;陕西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攻破150米深厚冰碛覆盖层防渗难题[N];中国水利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刚;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坝前左岸覆盖层边坡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加俊;闸前漂浮物对过闸水流结构影响的试验分析与数值模拟[D];扬州大学;2015年

3 房冬恒;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下坝址建高(堆石)坝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岑黛蓉;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坝坝区渗流场特性及分析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元平;覆盖层上的水闸三维有限元静力模拟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孙果梅;地震折射法在水电项目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2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