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LHS的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发布时间:2019-04-26 06:21
【摘要】:坝基岩体裂隙发育直接影响水电工程的结构安全与渗流稳定,建立准确的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是分析坝体安全的基础。岩体裂隙数量巨大,分布复杂,以往的研究多采用Monte Carlo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获取裂隙参数的样本数据,进而建立二维或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忽略了揭露面以下裂隙数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稳定性差、精度低,且容易产生样本坍塌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水电工程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的模拟方法,即在坝基揭露面裂隙数据的基础上,融合钻孔摄像技术获取的钻孔全孔壁资料,对裂隙面位置、大小、数量和产状等参数进行统计;然后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方法对裂隙参数进行随机模拟;最终利用Visual Geo软件建立三维裂隙网络模型。该方法应用于某水电站坝基裂隙三维网络模拟中,并与传统的Monte Carlo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融合揭露面裂隙资料和钻孔摄像数据的前提下,空间填充性好,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为水电工程坝基稳定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准确的模型基础。
[Abstract]: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of dam foundation rock mas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ructural safety and seepage stability of hydropower proj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urate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of dam foundation rock mass is the basis for analyzing dam body safety. The number of fractures in rock mass is huge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complex. In the past, Monte Carlo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sample data of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then a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rack data under the exposed surface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is ignored.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poor and the sample collapse is easy to occur. In this paper, a simulation method of 3D fracture network of dam foundation rock mas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rack data of dam foundation exposed surface, the full borehole wall data obtained by borehole camera technology are fused, and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fracture surface are analyzed. Statistics were made on the parameters such as quantity and occurrence. Then the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racture parameters randomly. Finally, the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Visual Geo software.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3D network simulation of dam foundation fissures of a hydropower st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nte Carlo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space filling ability on the premise of fusion of the exposed plane fracture data and the borehole camera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s, which provides reliable technical means and accurate model basis for dam found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of hydropower project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21065;51439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035904)
【分类号】:TV2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殊;坝基岩体块度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2 张洪义;丁玉臣;;黑河市石金河水库坝基岩体渗漏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3 巨广宏;吕生弟;宋彦辉;王淼;;黄河玛尔挡水电站坝基岩体强度特性与参数取值[J];人民长江;2011年09期

4 张勐;丁宝晶;崔建凯;贾留杰;;西南某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2期

5 帅青燕;何亚伯;;基于云模型的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6 苏生瑞,周志东;溪落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J];人民长江;1998年12期

7 余波;徐光祥;;水电工程坝基岩体研究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贵州水力发电;2007年01期

8 张正清;朱本明;曾友仁;郭贵;;重庆市巴南区重建丰岩水库坝基岩体岩爆问题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5期

9 赵如雄;林锋;王胜;李世贵;王峥;;西南某水电站左岸坝基岩体质量评价[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3期

10 魏华;;新疆温泉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亚;;清江高坝洲工程坝基岩体结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徐卫亚;韩国权;;高坝洲坝基岩体结构及岩体水力学结构划分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3 任自民;马代馨;许兵;谭周地;;长江三峡工程坝基岩体工程问题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4 孙万和;周创兵;;坝基岩体分类与质量评价[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5 韩文峰;宋畅;张咸恭;聂德新;;坝基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6 易毅;汤子坚;何刚;;高拱坝坝基岩体松弛时间及空间效应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帅青燕;何亚伯;;基于云模型的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3年

8 唐力;;物探方法在小湾电站坝基岩体深度方向分带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连义;苏宁;;坝基岩体质量物探检测技术应用与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郭雷莽;林皋;;渗流对大坝及基础的影响[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颜超华 朱俊君 通讯员 柳景华;精心勘察成就世界之最[N];人民长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爱果;坝基岩体质量量化分级及图形展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里尧;一般性坝基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路线的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明友;锅浪跷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及力学参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周益民;李仙江石门坎水电站坝基岩体分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韦玮;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岩体松弛特征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曹明华;基于坝基岩体结构的重力坝建基面选择[D];河海大学;2007年

6 刘银;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马雪;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右岸坝基岩体质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许俊;大岗山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渗流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洪建;龙开口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开挖施工信息反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蔡国军;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结构面发育机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5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65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