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9-07-26 06:14
【摘要】:针对海堤破坏的特点,从漫堤、溃堤两方面入手,归纳各破坏形式下海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海堤工程的设计特点,依据SL 435—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采用模糊数学中求解隶属度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并将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于浙江台州某海堤堤段,对该堤段的漫堤、溃堤风险分别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堤段满足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所构建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海堤的漫堤及溃堤风险评估。
【图文】:

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ail:jz@hhu.edu.cnhttp://www.hehaiqikan.cn生严重的破坏;相对于护坡、护脚而言,胸墙对于海堤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胸墙破坏直接导致越浪量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波浪对于海堤的破坏作用。因此,各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为F3=F4>F5=F6>F7=F8,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为:ω3ω4=1.0,ω4ω5=1.3542,ω5ω6=1.0,ω6ω7=1.354,ω7ω8=1.0,由归一化条件∑ωi=1,最终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为W=(0.257,0.257,0.140,0.140,0.103,0.103)。图2研究堤段断面示意图(高程单位:m)表2研究堤段堤前波要素设计标准方向s贖/mH1%/mH2%/mH4%/mH13%/m周期/s波长/m破碎波高/m堤前水深/m与海堤法线夹角/(°)50年一遇100年一遇东北—东北东2.144.113.883.633.1014.7119.24.186.960东—东南东2.444.184.184.033.4714.0113.24.186.9618东北—东北东2.464.394.374.103.5216.3135.44.397.310东—东南东2.674.394.394.363.7715.6129.44.397.3117注:s贖为平均波高;H1%、H2%、H4%、H13%分别为频率为1%、2%、4%、13%时的波高。1.5综合评价根据海堤工程风险因子组合的分析层次结构,由加法合成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安全评价值:R=∑ωiyi(4)式中:R为海堤安全评价值;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yi为第i个指标的评价值。据此,对照表1,得到海堤评价堤段的综合安全评价等级。2实例分析某海堤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新区围垦工程区域的东侧,面临东海。该堤段总长7614.56m,西北东南走向,堤线走向为正东方向偏北7°6'47″,北段沿-1.6~-1.8m(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等高线布置。该堤段建筑物级别为3级,

海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ail:jz@hhu.edu.cnhttp://www.hehaiqikan.cn生严重的破坏;相对于护坡、护脚而言,胸墙对于海堤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胸墙破坏直接导致越浪量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波浪对于海堤的破坏作用。因此,,各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为F3=F4>F5=F6>F7=F8,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为:ω3ω4=1.0,ω4ω5=1.3542,ω5ω6=1.0,ω6ω7=1.354,ω7ω8=1.0,由归一化条件∑ωi=1,最终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为W=(0.257,0.257,0.140,0.140,0.103,0.103)。图2研究堤段断面示意图(高程单位:m)表2研究堤段堤前波要素设计标准方向s贖/mH1%/mH2%/mH4%/mH13%/m周期/s波长/m破碎波高/m堤前水深/m与海堤法线夹角/(°)50年一遇100年一遇东北—东北东2.144.113.883.633.1014.7119.24.186.960东—东南东2.444.184.184.033.4714.0113.24.186.9618东北—东北东2.464.394.374.103.5216.3135.44.397.310东—东南东2.674.394.394.363.7715.6129.44.397.3117注:s贖为平均波高;H1%、H2%、H4%、H13%分别为频率为1%、2%、4%、13%时的波高。1.5综合评价根据海堤工程风险因子组合的分析层次结构,由加法合成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安全评价值:R=∑ωiyi(4)式中:R为海堤安全评价值;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yi为第i个指标的评价值。据此,对照表1,得到海堤评价堤段的综合安全评价等级。2实例分析某海堤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新区围垦工程区域的东侧,面临东海。该堤段总长7614.56m,西北东南走向,堤线走向为正东方向偏北7°6'47″,北段沿-1.6~-1.8m(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等高线布置。该堤段建筑物级别为3级,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9003)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841)
【分类号】:U65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明;李维涛;;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研究[J];中国水利;2008年16期

2 王学铭;;福建省海堤分类治理和若干技术问题的再研究[J];水利科技;2010年03期

3 刘晓燕;李红霞;;沧州市海堤工程建设管理对策[J];河北水利;2010年S1期

4 刘新明;肖锋;杨科俊;;海堤工程扭王字块的预制技术[J];中华建设;2011年08期

5 姜程;孙凌刚;;立沙岛海堤布置原则与要点计算[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年04期

6 丁舜懿;;如东县东凌海堤工程初探[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2年04期

7 齐尚军,王光辉,冯维亚,果会成;大港油田2.3km海堤的施工[J];石油工程建设;1994年06期

8 陈国忠;阳江市海堤达标工程设计及风浪爬高计算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1997年06期

9 赵斯俊,汪松林;浙江省海堤治理情况考察报告[J];苏盐科技;1997年04期

10 杨君震;关于定位沉积黄河入海泥沙构筑胶辽海堤的设想[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闽生;;海堤护坡设计的型式及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围涂开发专委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院生;;福建省海堤加固技术探讨[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勇;孙光;韩山峰;李建军;;滩涂及海堤工程安全耐久性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专委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闽生;;海堤护坡设计的型式及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C];2006年

5 潘丽红;朱建荣;刘新成;俞相成;;上海市海堤设计波浪计算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周正萍;左其华;王驰;;海堤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7 刘清君;王登婷;陆健;;可靠度理论在海堤结构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黄朝轩;袁文喜;;对海堤风浪计算的一点看法[A];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玉海;;台风浪与海堤防护安全[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吴保旗;金利军;潘桂娥;;《海堤工程爆炸置换法处理软基技术规范》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简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锦林;海堤设计标准强度为先[N];中国水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程霞;十公里海堤的“涅i谩盵N];北海日报;2008年

3 张以华;端田海堤项目开工建设[N];北海日报;2009年

4 记者 罗迅革;加快环湖海堤工程建设[N];汕尾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益清;宁德金马海堤加固工程全面完成[N];福建日报;2007年

6 记者 许兵 通讯员 刘兴欢;海堤防线嵌上多道“安全阀”[N];连云港日报;2009年

7 黄锦林;海堤的界定[N];中国水利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沙城村海堤工程好事多磨[N];湛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冰梓;靓丽堤岸可抗十级台风[N];珠海特区报;2011年

10 记者 荣方;“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235公里海堤[N];威海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丽红;台风条件下上海地区典型海堤防御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苗苗;允许部分越浪海堤越浪量及越浪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兵;海堤漫坝风险分析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3 吴官胜;单排桩加固海堤设计的安全稳定性评估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宋军;软基上海堤的应力应变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华;海堤工程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黄井武;广东沿海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严士常;复式海堤不规则波爬高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传军;阶梯式海堤消浪效果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金钢锋;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堤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世强;黄河三角洲防波堤(孤东海堤)堤前海域最大冲刷深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9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19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