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2 01:47
【摘要】:三峡库区截留过后,水沙情况发生改变,泥沙淤积量加大。弯道段因自身特殊的水流运动更有利于泥沙沉降,从而影响水域重金属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时空分布规律。因此,研究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在总结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皇华城水域天然水体含沙量及Pb、Cd浓度进行现场监测,初步分析了天然水体含沙量和Pb、Cd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获知了弯道段泥沙对天然水体重金属影响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Henry、Freundlich、Langmuir、Temkin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重庆库区典型弯道段泥沙吸附重金属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研究获知: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输沙量和泥沙淤积量均集中于汛期,同时汛期库区重庆段存在铅、镉污染;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皇华城水域的水中泥沙以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D50≤0.025mm的泥沙以重量计占总重的72%~90%,,泥沙粒径总体呈沿程减小趋势;泥沙含量是决定天然水体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皇华城水域泥沙对天然水体Pb含量的贡献率为53%~59%,而对天然水体Cd含量的贡献率为34%~43%,此外,当含沙量随水深变化而增大时,天然水体Pb、Cd浓度呈现增加趋势;水环境条件(pH为7~8,水温为18.5℃,水相Pb、Cd初始浓度为2.0mg/L)不变的前提下,泥沙对Pb、Cd的吸附平衡时间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在pH7~8,水温18.5℃、含沙量在0.5~1.5kg/m3范围内,水相Pb、Cd初始浓度在1.0~2.0mg/L条件下,单位质量泥沙对Pb的平衡吸附量是Cd的2~3倍;对于泥沙吸附动力学过程而言,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比较能更好的描述不同泥沙浓度及不同水相Pb、Cd初始浓度条件下重庆库区弯道段泥沙对Pb、Cd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对于泥沙吸附热力学状态而言,水环境条件(pH为7~8,水温为18.5℃,水相Pb、Cd初始浓度为2.0mg/L)不变的前提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能更好得描述不同含沙量条件下泥沙对Pb的等温吸附行为,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更好的描述不同含沙量条件下泥沙对Pb的等温吸附行为。本研究可以为三峡库区水体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与长江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图文】:
异性的普通成部分,占了有机质总量的近 85%~90%子交换容量,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河流泥沙在水流的各种作用下产生量来源等因素差别,可以化分为推移质、界于悬浮态和推移态之间一种泥沙,有划分为悬移质和推移质两种类型。床沙期掺混于河床混合交换带内,与推移质水环境系统的泥沙主要有悬移质、推移质推移质泥沙受拖拽力作用沿着河床由于其颗粒较粗,重量大,活动范围往床沙的主要环节,一方面,河流中的悬而以推移质方式运动或沉积于河床表面推移层,而推移层内部的泥沙颗粒在湍存在。在河床表面以下存在着一种可动
、长寿和万州的水质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打下基础。(2) 通过天然水体的现场采样分析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的泥沙、水金属规律进行初步掌握。研究不同断面上水体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情况,初步泥沙与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关系。(3) 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的泥沙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泥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和库区泥沙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4) 结合现场监测、室内实验分析出的结果,进行深入凝练分析,为泥沙响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问题提供机理性解释。为能更好地分析泥沙颗粒重金分布及构建水沙环境下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3.2 技术路线计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24;TV148
本文编号:2539674
【图文】:
异性的普通成部分,占了有机质总量的近 85%~90%子交换容量,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河流泥沙在水流的各种作用下产生量来源等因素差别,可以化分为推移质、界于悬浮态和推移态之间一种泥沙,有划分为悬移质和推移质两种类型。床沙期掺混于河床混合交换带内,与推移质水环境系统的泥沙主要有悬移质、推移质推移质泥沙受拖拽力作用沿着河床由于其颗粒较粗,重量大,活动范围往床沙的主要环节,一方面,河流中的悬而以推移质方式运动或沉积于河床表面推移层,而推移层内部的泥沙颗粒在湍存在。在河床表面以下存在着一种可动
、长寿和万州的水质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打下基础。(2) 通过天然水体的现场采样分析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的泥沙、水金属规律进行初步掌握。研究不同断面上水体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情况,初步泥沙与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关系。(3) 对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弯道段的泥沙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泥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和库区泥沙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4) 结合现场监测、室内实验分析出的结果,进行深入凝练分析,为泥沙响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问题提供机理性解释。为能更好地分析泥沙颗粒重金分布及构建水沙环境下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3.2 技术路线计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24;TV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涛,董德明,杨帆,李鱼,吴雨华;溶液离子强度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Pb~(2+)和Cd~(2+)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晓青;李哲;吕平毓;郭劲松;;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3 许海;王洁琼;徐俊;蒋治国;景茜;堵燕钰;王博超;吴冬梅;刘建国;;土壤重金属测定中不同消解方法的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春霞;李月臣;杨华;闵婕;王才军;张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11年05期
5 许炯心;孙季;;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6 夏义雄;陈华林;;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年02期
7 邱瑞骥,董正举,胡锦珠;黄河泥沙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迁移能力研究[J];环境研究;1986年03期
8 汤鸿霄,薛含斌,林国珍,高林,田宝珍,雷鹏举,董惠茹,曹福苍;粘土矿物吸附镉污染物的基本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9 陈静生,邓宝山,张莉,陈皓,孙淑杰,彭瑜,胡学海,穆云侠,唐安良;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若干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10 赵蓉,倪晋仁,孙卫玲,张岚;黄河中游泥沙对铜离子的吸持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2539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3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