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岩体隧洞岩爆过程微震特征及其扩展机制

发布时间:2019-10-15 07:13
【摘要】:基于深部岩体隧洞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岩爆现场情况及微震监测数据,确立了最大能量微震事件岩爆发生时间、等级的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深埋隧洞即时型岩爆的孕育及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中围岩岩体处于破坏加速集聚并不断扩展的过程,此过程中微震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能量参数不断增大,当岩爆发生时达到最大值;TBM开挖过程可近似为准静态卸荷,受到开挖方式的影响其裂隙扩展范围相对较小,围岩承载力也较强;而钻爆法开挖是初始应力的动态卸荷,爆破冲击荷载造成的裂隙扩展范围较大,同时其围岩储能能力相对较差。
【图文】: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置


第1期于洋:岩体隧洞岩爆过程微震特征及其扩展机制图1锦屏二级水电站位置Fig.1LocationofdiversiontunnelsofJinpingⅡhydropowerstation头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引水发电站,属于雅砻江梯级开挖中的骨干水电站。工程枢纽主要由首部抵闸、引水系统以及尾部地下厂房3部分组成。水电站深埋隧道围岩以Ⅱ,Ⅲ类大理岩为主,岩石坚硬完整致密,少有结构面发育,单轴抗压强度为55~114MPa,弹性模量为25~40GPa,变形模量为8~16GPa。施工过程中发生规模不等的岩爆数百次,岩爆发生区占隧洞总长的18.68%,累计长度达8km以上,,对施工进度及工程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本研究根据岩爆发生时所发出的声响级别、爆坑断面尺寸及其孕育过程中的破坏特征,将岩爆划分为轻微、中等、强烈3个级别,具体划分标准详见文献[7]。依据上述标准纵观整个引水隧洞的开挖过程,轻微~中等岩爆区域累计长度达6km,强烈的达到2km以上。运用南非ISS监测系统,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钻爆法及TBM两种不同开挖方式下的整个开挖过程展开连续性微震实时监测研究。2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特征分析2.1微震事件的评价指标岩石破裂过程中会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理论上每一个破裂产生时都会向外界辐射弹性波,即为一个微震事件。微震监测过程中获得的微震事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评价参数:(1)微震辐射能E岩体开裂是弹性变形向非弹性变形转化的过程,在开裂的同时会向外界辐射能量,经常用以描述地震发生前岩体的变化特征,微震能量的表达式为:EP,S=85πρvPR2∫tS0u2corr(t)dt+85πρvSR2∫tS0u2corr(t)dt(1)式中:EP,S(EP+ES)是微震事件能量;ρ为岩体的密度;vP,vS分别为P波及S

微震事件,岩爆,钻爆法,演化特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7年2月图2钻爆法开挖诱发即时型岩爆最大微震事件演化特征Fig.2Evolutionofmaximummicro-seismiceventswithimmediaterockbursts为1.6m。此次岩爆造成了现场设备的损坏,但所幸并无人员伤亡。此次即时型中等及强烈岩爆孕育及发生过程中最大能量微震事件及其所对应的震级演化特征见图2。从图2可见,钻爆法开挖方式下:①中等岩爆发生过程中,最大能量微震事件的能量为105~106J,震级为0~0.6;②强烈岩爆发生时,微震事件最大能量大于106J,震级则大于0.6;③对于一个完整的岩爆孕育过程,最大能量微震事件向高能量、大震级方向移动,当岩爆发生时所对应的能量、震级均达到最大值。2011年1月25日至2月1日期间,上述1-P-E工作面施工过程中无岩爆发生,图3为2011年1月25日至2月1日最大能量微震事件的能量、震级演化特征。从图3可见:无岩爆发生时,每日最大微震事件能量均图3钻爆法开挖无岩爆的最大微震事件演化特征Fig.3Evolutionofmaximummicro-seismiceventswithoutrockburst小于105J;而最大震级也均小于-0.6,甚至达到了-1以下。这表明无岩爆发生时围岩较为稳定,仅有较小尺度的岩石破裂发生。钻爆法开挖方式下多次岩爆孕育及发生过程中的微震事件率随时间变化如图4。从图4可见:钻爆法开挖即时性岩爆孕育过程中岩爆活动区的微震事件数在岩爆发生的前4日至前2日的微震事件率相对平稳并且均小于20%,而在岩爆发生前一日微震事件率迅速上升到25%左右,岩爆发生当天微震事件率达到最大值均约为30%。由于微震事件是围岩破裂的真实反映,因此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中的围岩岩体主要经历裂隙的稳定发展阶段、加速集聚、岩爆的发生3个阶段;同时说明图4岩爆孕育及发生过程中微震事件变化规律Fig.4C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9092)
【分类号】:TV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利娜;薛世鹏;周春艳;丁慧哲;李静;;微震信号现场监测试验及特征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许晓阳;王恩元;许福乐;李忠辉;;煤岩单轴压缩条件下微震频谱特征研究[J];应用声学;2010年02期

3 陈炳瑞;冯夏庭;李庶林;袁节平;徐速超;;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微震源分层定位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唐礼忠;张君;李夕兵;汪令辉;周建雄;刘涛;;基于定量地震学的矿山微震活动对开采速率的响应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5 ;第六届矿山中的岩爆与微震国际会议(RaSiM6)征文通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6 吕进国;姜耀东;赵毅鑫;祝捷;王欣;陶磊;;基于稳健模拟退火-单纯形混合算法的微震定位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8期

7 王焕义;岩体微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研究[J];工程爆破;2001年03期

8 王春来;吴爱祥;刘晓辉;李瑞;吉学文;;深井开采微震活动容量维D_f变化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9 朱权洁;姜福兴;于正兴;尹永明;吕垒;;爆破震动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10 吴爱祥;武力聪;刘晓辉;王春来;黄武胜;朱权洁;;矿山微地震活动时空分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国营;刘虎;;唐口矿井受采动影响下微震活动规律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2 王永仁;欧阳振华;孔令海;赵善坤;李晓璐;;不同地质条件下微震信号衰减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高峰;吕进国;;基于HHT方法的微震信号时频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鹏;常旭;王一博;王璐琛;;水力压裂诱发微震事件的频谱特征统计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张传玖;毛学健;;强冲击煤层综采工作面微震活动分析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胜健;刘超;;采动下新庄孜矿62113工作面地质预警微震实践[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7 李学政;唐云凯;;微震工程检测与应用技术[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静;三峡微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志平;深埋隧洞开挖卸荷岩爆孕育过程及微震预警分析[D];东北大学;2015年

2 于洋;深埋隧洞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信息特征分析及分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杨威;煤岩变形破裂电磁和微震信号关联响应机理及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胡永泉;地面微震资料去噪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庆东;大别苏鲁地区背景噪声成像与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井孔附近微震定位[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基于矿山岩石破裂的微震信号的检测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商鹏;爆破掘进煤岩破裂微震信号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赵中流;基于Fermat原理和加速度估计的微震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保林;煤矿微震与爆破信号特征提取及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强;岩层破裂微震动同步数据采集网络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6 樊手;地下洞室围岩与支护损伤演化的微震释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朱超;微震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景林波;煤矿微震信号特征及传播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刘佳;地下矿山实时信号的微震震源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闫宪磊;东滩煤矿深井综放工作面微震发生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9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49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