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丁坝周围流动图像与局部冲刷深度

发布时间:2019-10-25 16:19
【摘要】:为了研究非淹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分析丁坝周围流场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发现马蹄涡间存在强弱对比和坝头处横向流速占优的现象,提出以5个马蹄涡组成的涡系为主体的流动简化模型,建立丁坝局部冲刷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垂向流速影响,修正平板绕流解析解,得到适合三维流动的流量计算公式;基于水流连续性和冲刷平衡条件,建立正挑矩形丁坝在清水均匀沙床面情况下最大相对冲深与相对坝长的1/2次方和无量纲流速的1次方的半理论关系,并由现有实验数据确定未知参数值.运用半理论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表明流动简化和计算模型合理.
【图文】:

物理模型,丁坝


没丁坝周围流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正挑矩形丁坝位于矩形槽内,槽底铺设均匀沙,远处行进水流平均流速U,且U小于槽底泥沙的起动流速(见图1).行进水流遇到丁坝后,,流动主要分为2个趋势,表层流体上涌绕过丁坝向下游流动,另一部分流体向下运动形成马蹄涡系.流动造成坝头处形成较大冲刷坑(见图2).本文采用统一坐标系,行进水流方向为x,即纵向;丁坝坝根指向坝头方向为y,即横向;按照右手螺旋确定z垂直向上;取未冲刷床面、丁坝及与丁坝相交的侧壁面三平面的交图1物理模型Fig.1Physicalmodel图2马蹄涡系[2]Fig.2Horseshoevorticessystem[2]点为坐标原点.2马蹄涡系1962年,Schiwind采用烟气法首先研究了层流情况下位于水平底面上的楔形物前的马蹄涡系随雷诺数的变化.随后,Kwan等[1-3,13-14]采用各种流动显示方法进一步加大加深了对马蹄涡系的探究:从层流扩展到紊流,从楔形物扩展到圆柱、方体,障碍物从设置在正中间扩展到位于侧壁,装置底部由水平面扩展到存在冲刷坑.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出与本文有关的几点:a)在层流情况下,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主涡个数增加,但目前最多发现为3个,Re数再增大时,主涡间会出现自我合并;b)在紊流情况下,床面附近主涡为1~3个,但在冲刷过程中随冲刷坑的增大,主涡数量减少;c)当只有2个主涡时,N2明显弱于N1(离障碍物最近的主涡编号为1,向上游侧主涡编号逐渐增大),而当有3个涡时,N3明显弱于

马蹄涡


内,槽底铺设均匀沙,远处行进水流平均流速U,且U小于槽底泥沙的起动流速(见图1).行进水流遇到丁坝后,流动主要分为2个趋势,表层流体上涌绕过丁坝向下游流动,另一部分流体向下运动形成马蹄涡系.流动造成坝头处形成较大冲刷坑(见图2).本文采用统一坐标系,行进水流方向为x,即纵向;丁坝坝根指向坝头方向为y,即横向;按照右手螺旋确定z垂直向上;取未冲刷床面、丁坝及与丁坝相交的侧壁面三平面的交图1物理模型Fig.1Physicalmodel图2马蹄涡系[2]Fig.2Horseshoevorticessystem[2]点为坐标原点.2马蹄涡系1962年,Schiwind采用烟气法首先研究了层流情况下位于水平底面上的楔形物前的马蹄涡系随雷诺数的变化.随后,Kwan等[1-3,13-14]采用各种流动显示方法进一步加大加深了对马蹄涡系的探究:从层流扩展到紊流,从楔形物扩展到圆柱、方体,障碍物从设置在正中间扩展到位于侧壁,装置底部由水平面扩展到存在冲刷坑.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出与本文有关的几点:a)在层流情况下,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主涡个数增加,但目前最多发现为3个,Re数再增大时,主涡间会出现自我合并;b)在紊流情况下,床面附近主涡为1~3个,但在冲刷过程中随冲刷坑的增大,主涡数量减少;c)当只有2个主涡时,N2明显弱于N1(离障碍物最近的主涡编号为1,向上游侧主涡编号逐渐增大),而当有3个涡时,N3明显弱于N1和N2,即存在明显的强弱之分.马蹄涡是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9164720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2305-02)
【分类号】:TV8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红春,石自堂,刘景国;非潜没透水丁坝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5期

2 黄志才,吴国雄,程尊兰;丁坝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3 唐继权;凌佳;王志行;;闸后冲刷深度计算的初步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3期

4 梅海州;;闸后冲刷深度计算的探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5 梅海州;;闸后冲刷深度计算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11期

6 远景;;新疆沙雅县沙雅河防洪堤冲刷深度计算[J];陕西水利;2013年04期

7 张新华;;浅谈和静县哈合仁郭勒河防洪工程基础冲刷深度计算[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5期

8 李晓庆;唐新军;;对《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推荐冲刷深度公式的探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9 刘磊;苗润泽;钟德钰;;细沙河床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验证[J];水力发电学报;2014年02期

10 李林普,张日向;波流作用下大直径圆柱体基底周围最大冲刷深度预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林普;陈士荫;;近海孤立式大直径圆柱建筑物基础局部平衡冲刷深度估算[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陈志乐;贾晓荷;刘桦;;近海直立圆柱局部冲刷数学模型研究进展[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万利;枢纽坝下冲刷深度及水位降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旭;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冲刷粗化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郭毅;山区河流中低水头坝下局部冲刷深度公式及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于广年;航电枢纽坝下极限冲刷深度及相关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伟;长江江都嘶马弯道冲刷深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高翔;闸坝式水电站下游局部冲刷及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於刚节;正态曲面丁坝附近三维水流及局部冲刷[D];浙江大学;2016年

7 陈志乐;直立圆柱周围流场与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赵海培;水下柱状结构的局部冲刷监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向宇;当卡水电站下游局部冲刷坑深度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莹;海洋平台圆柱桩脚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2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52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