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街需水电站侵入岩高边坡危岩体危险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7 05:52
【摘要】:危岩崩塌作为近年来工程地质灾害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在最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国家“西电东送”大战略下,危岩崩塌致灾因成为影响西部高山地区大型水能设施建设中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得到许多地质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危岩体研究方面也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尤其危岩危险度的判定,研究为之甚少。为此,本文依托导师“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边坡稳定性研究专题”(危岩子题),以西藏街需水电站为例,旨在从该侵入岩地区高陡边坡危岩形成环境、发育特征入手,深刻认识该特定地质环境背景中危岩体的形成及发育分布规律,针对其危险性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危险性评价定义,结合受灾体特性,遴选出关键性因素,建立基于数理方法下高陡侵入岩边坡危岩体危险度评价体系,为某一类特定地质背景下发育危岩体的崩塌危险度研究做出一定尝试和推进,并且可为该工程的后续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工作如下: (1)首先,在查阅国内外危岩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危岩发育形成条件及危险性(风险)评价研究内容,为本文后续章节奠定基础。 (2)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及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并总结了部分工程地质条件与危岩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3)遵从普适性、主导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从地形地貌、主控结构面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他因素方面选择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集:边坡高度及坡度;主控结构面倾角、连通率及张开度;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植被作用、威胁对象等级。 (4)由专家意见、文献总结并结合研究区危岩灾害发育程度及危险性相对大小等实际情况,将危岩体危险性等级划分为三级:危险性大(Ⅰ)、危险性中等(Ⅱ)、危险性小(Ⅲ),并相应赋予界限分值Ⅰ=(60,,100),Ⅱ=(30,60)Ⅲ=(0,30),采用半梯形模糊分布法,对所选取的危岩危险性影响指标因子进行隶属函数分级。 (5)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危险性评价为目的层,地形地貌、主控结构面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其他因素为准则层,所属10个二级指标为子准则层,建立层次模型。经计算,10个影响因子对应权重值分别为0.33、0.67、0.297、0.538、0.165、0.581、0.11、0.309、0.25、0.75。 (6)在确定影响因子隶属函数及权重分布基础上,使用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加权计算模型,对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区3块典型危岩体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为合理评价定性因子,引入打分制进行影响因子隶属分级。3块典型危岩(W3、W5、W6)所得结果分别为82.588(Ⅰ)、74.062(Ⅰ)、52.353(Ⅱ),所得结果与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区边坡稳定性研究专题(危岩子题)评价一致。 (7)将本文所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于研究区所有主体危岩,危险性大(Ⅰ)的危岩有23处,危险性中等(Ⅱ)的危岩有20处。合计43处危岩体中有5处评价出现误判,38处评价则相吻合,可靠度达到88%以上,具有较好适用性,验证了本文所提危险性影响指标体系、隶属函数及影响因子权重确立的正确性。
【图文】:
图 1-1 街需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整个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中段之东南部,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自西呈阶梯式递降,自南而北呈波状起伏,山脉延伸方向、雅鲁藏布江流向均造格架控制,总体近东西向。坝址区为高山峡谷地貌,两岸高程均在 5400上,地形较陡峭,多见基岩裸露,坡度一般 40°~65°,局部为陡崖,沿坡脚边及冲沟口分布有堆积台地;出露的岩性为喜山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E2R),深灰~灰白色,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英、黑云母组成,并含有少量磁铁矿及锆石;出现的构造形迹主要为断层量的构造节理裂隙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构造系统;工程区岩体的风化程度主地质构造及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断裂面两侧及构造裂隙发育处附近,岩体较为剧烈,地下水位变动范围内的岩体风化程度强于其他部位,但总体而区裸露的基岩以弱风化为主;工程研究区卸荷带多沿顺河的 NNW 向和 NN或者与谷坡走向呈小角度夹角裂隙、断层发育;此外,由于地形较陡,该降雨多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只有少量渗入地下形成裂隙性潜水,向雅鲁藏排泄,两岸裂隙性潜水埋藏较深,多接近河水位。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223
本文编号:2566487
【图文】:
图 1-1 街需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整个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中段之东南部,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自西呈阶梯式递降,自南而北呈波状起伏,山脉延伸方向、雅鲁藏布江流向均造格架控制,总体近东西向。坝址区为高山峡谷地貌,两岸高程均在 5400上,地形较陡峭,多见基岩裸露,坡度一般 40°~65°,局部为陡崖,沿坡脚边及冲沟口分布有堆积台地;出露的岩性为喜山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E2R),深灰~灰白色,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英、黑云母组成,并含有少量磁铁矿及锆石;出现的构造形迹主要为断层量的构造节理裂隙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构造系统;工程区岩体的风化程度主地质构造及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断裂面两侧及构造裂隙发育处附近,岩体较为剧烈,地下水位变动范围内的岩体风化程度强于其他部位,但总体而区裸露的基岩以弱风化为主;工程研究区卸荷带多沿顺河的 NNW 向和 NN或者与谷坡走向呈小角度夹角裂隙、断层发育;此外,由于地形较陡,该降雨多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只有少量渗入地下形成裂隙性潜水,向雅鲁藏排泄,两岸裂隙性潜水埋藏较深,多接近河水位。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良建;卢丙清;徐佩华;杨爱平;;基于GEO-Slope方法的危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2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欧武涛;王伟;;层次分析法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渝北区老岩危岩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4 李琳;张燕霞;廖占勇;沈慧;;拉西瓦水电站高边坡危岩体安全监测[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年03期
5 李沧海;邓辉;张敏;郭涵宇;;渝利铁路青石岩段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1期
6 张青宇;沈军辉;陈明东;刘海;;麻柳沟危岩体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7 范大波;沈军辉;丁尧;刘维国;刘海;张青宇;;青川县大院乡董家危岩体的成因机制与破坏模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8 商卫东;杨占强;孙立平;;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理论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9 刘兴权;姜群鸥;战金艳;;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设计与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10 黄波林;陈小婷;刘广宁;彭轩明;;巫山县望霞乡桐心村危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56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6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