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沙漠宽谷段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图文】:
多元驱动因素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为该河段河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布局研究和该河段水沙变化发展趋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1研究区自然概况在沙漠宽谷段上游兰州以上干流建有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水库运用会直接影响进入沙漠宽谷河段的水沙状况,为充分了解在水库调控作用下水沙沿程变化特征,在分析水沙变化过程及其特征时,将研究河段上延至兰州(图1)。兰州-头道拐河段流域面积18.74万km2(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23.6%。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蚀风蚀交织。该区还有宁夏、内蒙古两大引黄灌区(简称宁蒙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95万hm2。图1研究河段位置示意图Fig.1Thesketchmapofresearchreach兰州-头道拐入黄支流主要有祖厉河、清水河、苦水河和十大孔兑。十大孔兑主要包括位于干流右岸的毛不拉孔兑、西柳沟等10条入黄支流,总面积1.08万km2,其上游多为丘陵沟壑区,中部属风沙区,下游为冲积平原区,属水蚀风蚀复合侵蚀区,是黄河上游高含沙洪水主要来源区;清水河是该区间最大入黄支流,祖厉河次之,流域面积分别为1.45万km2和1.07万km2,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分别占到82%和72%。2数据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与处理水沙数据摘自黄河水利委员会整编刊印的《黄河流域水文年鉴》。干流水文站主要包括兰州、下河沿、头道拐等,均为国家基本测站,观测系列相对较长,资料精度高。兰州水文站建站较早,观测始于1934年,其他水文站大多在20世纪50年代建站。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印的《
流下泄,以及支流祖厉河、清水河和十大孔兑入汇。兰州多年平均下泄径流和泥沙分别为309.4亿m3和0.72亿t,支流多年平均产水、产沙量分别为5.01亿m3、1.57亿t。风成沙也是该区的泥沙来源之一[22-25]。在基准期,兰州-头道拐区间年均降水量274.6mm,其中6—9月为202.2mm。2000—2012年平均降水量较基准期减少28.4%,其中6—9月减少13.3%,7—8月减少27.6%(图2)。基准期年均实测输沙量5491万t,2000—2012年年均实测输沙量较基准期减少59.0%(表2)。图2兰州至头道拐区间降雨量变化过程Fig.2VariationofrainfallinregionfromLangzhoutoToudaoguai表2兰州-头道拐年降水量、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Table2Therainfall,measuredrunoffandsedimentdischargeinreachfromLanzhoutoToudaoguai参数时段1969年1970—1986年1987—1999年2000—2012年1954—2012年降水量/mm274.6255.4258.9196.5248.4径流量/亿m3*-81.9-88.0-103.3-119.0-96.4输沙量/万t54916272-60024493657*注:实测径流量为负值,表示兰头区间径流沿程减少。产水少用水多、径流量沿程减少是该河段径流的主要特征(图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世民;许浒;;对“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一文的商榷[J];水利学报;2013年07期
2 陈小红,陈俊合,胡荣轩;黄河中游区水沙变化灰色预测[J];水文;1995年05期
3 王国庆,陈江南,李皓冰,曾茂林;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3期
4 顾文书;黄河水沙变化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的探讨[J];水利规划;1994年02期
5 王向东,谢树南,陈海迟;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J];泥沙研究;1999年05期
6 姚文艺;冉大川;陈江南;;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J];水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7 包为民;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类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8 刘锋;陈沈良;彭俊;陈广泉;;1950-2008年黄河入海水沙变化(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年06期
9 郑艳爽;尚红霞;陶海鸿;彭红;;黄河唐乃亥—兰州段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2013年01期
10 彭红;郑艳爽;尚红霞;刘宝贵;;黄河沿—唐乃亥河段水沙变化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秋生;董耀华;;长江水沙变化规律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国庆;姜乃迁;陈江南;李皓冰;郑春梅;;黄土高原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石国钰;许全喜;陈泽方;;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趋势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许全喜;童辉;;近5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志萍;冉大川;罗全华;寇权;;大理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减洪减沙效益深化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孙贵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A];全国水文泥沙文选[C];2010年
7 赵文林;;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对宁蒙河道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吴海山;王亚娟;赵洪岩;;永定河下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蔺秋生;陈飞;黄莉;;长江上游干流近期水沙变化规律分析[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开荣;马涛;;近五十余年来黄河口入海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政务报道组;实地考察黄河水沙变化[N];中国水利报;2014年
2 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张锁成;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研究中期成果接受专家咨询[N];黄河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群星;基于相似气候特征分析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慧婷;基于相似气候前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钟荣华;补远江流域水沙变化及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7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7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