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长江口拦门沙系近期变化与河口深水港开发前景探讨

发布时间:2020-02-16 07:24
【摘要】:长江河口的拦门沙系对河口土地、航运、泄洪以及港口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长江流域来沙减少和人类驱动力影响日益加强的形势下,论文分析了长江口拦门沙系近期演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聚焦横沙东滩周边海域的自然条件,探讨上海建设深水新港区的方案及其比较。 通过1997-2013年覆盖研究区域的30幅历史海图资料,建立数字高程模型,选取典型纵断面和横剖面来分析拦门沙系的变化,经分析发现:北支口门的拦门沙逐渐向口内移动,其口门处的顾园沙东部水下部分可能会被持续冲刷,-5m等深线可能进一步后退,西部继续淤积;北港拦门沙滩顶在E122。15'附近上下移动,滩顶水深变化不大,北港拦门沙河段开始有心滩发育,并且该心滩的位置不断下移,北港北汉近几年来始终处于冲刷的状态;深水航道导堤建筑和横沙东滩圈围工程改变了横沙东滩的自然发育形势,近年来,虽然未成陆的横沙浅滩-2m等深线以内的区域冲淤反复,但-2m~-5m等深线的区域则处于淤积的状态,横沙东滩-2m包络的面积不断扩大;北槽拦门沙自深水航道修建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槽航道依靠疏浚维持稳定;南槽上半河段近几年来处于持续冲刷的状态,拦门沙的滩顶向下游移动。通过对自然条件和人类驱动力的分析,讨论了拦门沙的近期形态变化的原因。 利用数字地形模型、2012年和2013年的洪枯季实测水文泥沙数据来分析横沙东滩外侧海域的自然条件。研究发现,长江口横沙东滩外侧海域在2001-2008年期间,冲淤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浅滩上部保持自然淤积,浅滩下部及-10m以深水域则呈现微冲态势,冲淤转换面在-7~-10m之间,-10m至-20m海域整体呈现冲刷趋势,但侵蚀速率趋缓,该区域的河势渐趋稳定;该处的潮流主要呈现出旋转流的特性,枯季大小潮期间的最大流速不足200cm/s;水体泥沙含量在洪枯季的变化范围为0.019kg/m3~0.4kg/m3,泥沙沙量始终处在较低水平。 通过对拦门沙系的演变分析和横沙东滩外侧海域的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设长江河口深水港的意义和需求,并比较了在横沙东滩建设挖入式港池方案和亚三角洲加人工岛建港联动方案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图文】:

大通站,年内变化,输沙量,长江


图2-4长江大通站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年内变化Fig 2-4 Distribution of monthly average sediment transporting at Datong Station of Yangtze综上所述,结合图2-2,2-3和2-4,可以看出:长江入河口区的水、沙通量均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但泥沙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和不对称性比水流通量更为明显;年均水沙通量之间的一般情况下是正相关的,常常是丰水多沙。2.1.3潮汝、潮流和余流特征长江口属于中等强度的潮沙河口,在口外为正规半日潮,口内则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这是因为当外海潮波进入长江口时,由于水深变浅加之径流作用的加大,潮波逐渐发生变形(恽才兴,2004)。长江口的潮波主要是外海传播来的协振动,,其具有前进波向驻波转化的特点(沈焕庭等,1981)。潮波在涨落潮河槽中具有不同的性质,涨潮槽中较接近驻波性质,而落潮槽中更接近前进波性质(沈焕庭等,1981)。表2-1长江口潮差沿程变化(m)(恽才兴,2004)

平面布置图,纵断面,平面布置图,海陆相互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 第三章长江口栏门沙系近期变化第三章长江口栏门沙系近期变化海岸带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海陆相互作用,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点,栏门沙则是河口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平衡带(和玉芳,2011)。由于河口地区的河水注入宽阔的海洋时,水流扩散,同时与周围水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其动量消耗,因此水流速度下降,输沙能力降低,水中挟带的泥沙就会落游(刘杰等,2003),所以河口栏门沙是世界上很多入海河流存在的普遍现象(陈吉余等,1986;和玉芳等,2011)。12t \40'E 0* E 122\2Q'l: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148;U6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宗生;周云轩;沈芳;;GIS支持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杨世伦,赵庆英,丁平兴,谢文辉;长江口拦门沙河槽季节性冲淤的主控因子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3 陈吉余;徐长乐;;依托北槽、建设长江口亚三角洲体系——关于长江流域开发龙头新基地的战略构想[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4 陈吉余;长江口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和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5 陈沈良,张国安,杨世伦,虞志英;长江口水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与泥沙再悬浮[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6 李鹏;杨世伦;戴仕宝;张文祥;;近1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兼论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7年07期

7 闫虹;戴志军;李九发;赵建春;张小玲;;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05期

8 和玉芳;程和琴;陈吉余;;近百年来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1年03期

9 万新宁;李九发;沈焕庭;;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扩散特征[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10 陈吉余;蒋雪中;何青;;上海海洋城和深水大港建设的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2580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80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