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草原型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12 12:50
【摘要】:研究引起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流域水文水资源与生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典型草原型流域-锡林河流域1970-2014年径流及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法、弹性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近45a来锡林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1979、1986和1998年发生突变。1980-1986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6.57%;1987-1998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增加的贡献率高达91.46%,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仅为8.54%;1999-2014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66.16%。整体而言,人类活动是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图文】:
图1锡林河流域及水文与气象站位置Figure1MapshowinglocationsoftheXilinRiverBasinandhydro-climaticstations1材料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锡林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面积为10786km2,43°24'~44°39°N,115°25'~117°15'E,主河全长175km(图1),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宝尔图山,流经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在贝力克牧场转向西北流经锡林浩特市,最终注入查干诺尔沼泽地自然消失[1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00mm,蒸发量达1900mm(φ20cm口径)。流域超过90%的植被为天然牧草,,地下水资源极为匮乏,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锡林河中下游已经断流[13-14]。1.2数据来源以1970-2014年锡林浩特水文站和气象站日值数据为基础,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15]法计算出潜在蒸发量。水文站和气象站分别位于锡林河中上游及中游(图1),观测期内站点未发生过移动,所有数据在使用之前分别通过邻近站资料比较法、双累积曲线法以及周期分析法进行了"三性审查"。1.3研究方法1.3.1水文气象要素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对年径流及年降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M-K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变量可以不具有正态分布特征,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水文变量的趋势性检验[16-17]。公式如下:S=∑N-1k=1∑Nj=k+1sign(xj-xk)(1)sign(xj-xk)=1ifxj>xk0ifxj=xk(k=1,2,…,N-1;j=k+1,k+2,…,N)-1ifxj<x{k(2)Z*=S-1var*(Si
本文编号:2586543
【图文】:
图1锡林河流域及水文与气象站位置Figure1MapshowinglocationsoftheXilinRiverBasinandhydro-climaticstations1材料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锡林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面积为10786km2,43°24'~44°39°N,115°25'~117°15'E,主河全长175km(图1),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宝尔图山,流经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在贝力克牧场转向西北流经锡林浩特市,最终注入查干诺尔沼泽地自然消失[1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00mm,蒸发量达1900mm(φ20cm口径)。流域超过90%的植被为天然牧草,,地下水资源极为匮乏,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锡林河中下游已经断流[13-14]。1.2数据来源以1970-2014年锡林浩特水文站和气象站日值数据为基础,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15]法计算出潜在蒸发量。水文站和气象站分别位于锡林河中上游及中游(图1),观测期内站点未发生过移动,所有数据在使用之前分别通过邻近站资料比较法、双累积曲线法以及周期分析法进行了"三性审查"。1.3研究方法1.3.1水文气象要素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对年径流及年降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M-K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变量可以不具有正态分布特征,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水文变量的趋势性检验[16-17]。公式如下:S=∑N-1k=1∑Nj=k+1sign(xj-xk)(1)sign(xj-xk)=1ifxj>xk0ifxj=xk(k=1,2,…,N-1;j=k+1,k+2,…,N)-1ifxj<x{k(2)Z*=S-1var*(Si
本文编号:258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8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