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光纤智能传感技术与安全监控模型研究
【图文】:
[80]。图2-1 光纤基本结构示意图Fig.2-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fiber光纤按其横截面上折射率径向分布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阶跃型和渐变型光纤两类。阶跃型光纤折射率在纤芯与包层界面上呈阶梯型变化。渐变型光纤纤芯折射率随半径增大而呈非线性递减[81],其折射率一般用下式表示:12[1 ( / ) ] 0( ) gn r a r an rn a r a(2-1)式中: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2 光纤弯曲损耗结构示意图Figure 2-2 schematic diagram of fiber bending loss structure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有传输模、泄漏模和辐射模 3 种模式,传输模是在纤芯内传播的光波场,泄漏模指在纤芯与一定厚度的包层内传播的光波场,辐射模在纤芯与包层内均为传输场[84]。严格意义上的光纤处于理想情况下不会发生损耗现象,当光纤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后,会产生沿弯曲半径方向的能量辐射,原有光波导中的传输模变为辐射模,,从而引起弯曲损耗。弯曲损耗主要由空间滤波、模式泄漏和模式耦合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85]。微弯损耗主要由模式耦合引起,而宏弯损耗则以空间滤波效应引起的损耗为主。空间滤波效应是指光纤的弯曲使光波传播的全反射条件遭到破坏,导致进入光纤弯曲部分的高阶次模折射到包层中,从而将其携带的能量辐射到光纤之外的一种物理效应;光纤弯曲程度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5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建鹏;杨玉峰;;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检测与评估方法[J];江西水利科技;2016年05期
2 胡少伟;;复杂水工混凝土结构服役性态诊断技术与实践——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3 黄淑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4年06期
4 邹战军;;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3期
5 胡永生;苏丹;;水工混凝土结构构造设计常见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20期
6 李印芝;李昀;;保证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8期
7 ;《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简介[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邵敬洁;;水工混凝土结构防裂措施分析[J];民营科技;2009年11期
9 李雪红;叶燕华;;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成因挖掘的粗集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黄淑芹,王志宇,李加富;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超;曲筱宇;;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稳定性研究分析[A];探索科学2016年5月学术研讨[C];2016年
2 张静宜;吕子义;黄淑贞;;适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的高性能修补材料的研究[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雪红;叶燕华;;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成因挖掘的粗集方法[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贾金生;陈重华;黄国兴;张国新;;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5 张杰;;水工混凝土结构防渗堵漏技术浅析[A];青海大唐国际直岗拉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度论文集(《水电站机电技术》总第180期)[C];2015年
6 张小稳;李雪红;李益进;陈辉;;基于神经网络的裂缝转异荷载诊断[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7 陈维江;孙志恒;鲁一晖;关遇时;李守辉;鲍志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周晶;魏大春;;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9 孟吉复 ;陈尚建 ;袁文阳;;水工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新技术——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A];湖北省水利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少伟;;SRAP结构评估修复成套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简介[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孙志恒;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本刊记者 庞亚斌;朱伯芳: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N];中国水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雪红;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演变规律及转异诊断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秦全乐;环境激励下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模态识别与损伤诊断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凯;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光纤智能传感技术与安全监控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琳琳;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诊断综合分析理论和方法[D];河海大学;2003年
4 黄立浩;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先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仿真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宋础;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孙其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马永法;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其危害性评价[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3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9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