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连续缓倾—断续陡倾组合结构面控制下的坝基岩体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0:20
【摘要】:正在建设的大藤峡水利枢纽主坝位于大藤峡出口的弩滩附近,距离桂平黔江彩虹桥约为6.6km。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为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1.00m,相应库容为28.13×10~8m~3。枢纽的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80.01m,坝长为1343.098m。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处主要出露那高岭组第11~13层及泥盆系下统郁江阶地层。岩层倾向下游偏左岸。现场软弱夹层、层面、裂隙等结构面发育。故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坝基岩体易沿层面或软弱夹层形成整体性的破坏。另外,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坝基岩体内存在复杂的构造裂隙系统,这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岩体的整体性。以上种种因素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坝基岩体的稳定性水平,易使坝基产生破坏。泄水闸闸门推力较大,为保证工程安全性,充分考虑不利地质条件对泄水闸坝基的影响,有必要对泄水闸坝段基础的破坏模式及安全性水平做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详细调查了泄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8#坝段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坝基内主要出露有郁江阶与那高岭组的灰岩。岩体强度较高,岩体内层面(层理)发育,且多呈紧密闭合状态,间距多为10~40cm;从现场调查来看,软弱夹层产状与层面产状一致,间距为2~5m。(2)坝基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裂隙大多以平直光滑为主,多闭合,部分充填方解石脉;不切穿软层及地层分界面。现场节理裂隙大致呈现两组,在稳定性分析时,走向与剖面近垂直的裂隙对稳定性分析结果起到关键作用,这组裂隙总体倾向上游,倾角为79°,裂隙间距为2m。(3)在正常工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闸室受到指向下游方向的静水压力,产生的x向位移与y向位移都很小,基岩各点位移也都很小,最后都趋于稳定,因此闸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在超载阶段,数值模拟位移值随超载系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当超载系数K_P=4.0时,模型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当K_P=8.0时,模型位移值突增,模型发生破坏。(5)数值模拟的破坏区域主要为两齿槽右下方基岩的压性破坏,未出现贯通性的结构面变形破坏。其中,下游地表处岩体上移。软弱夹层两侧岩层在超大推力作用下产生不均匀变形,体现为岩体塑性区的扩展与上下游附近软弱夹层、结构面的开裂变形。基岩在上下游混凝土齿槽的嵌固作用下承受闸墩的压力,产生压塑性区的变形与破坏。
【图文】:

水库正常蓄水位,泄水闸,混凝土重力坝,坝型


图 1.1 大藤峡水利枢纽交通位置图大藤峡水利枢纽的主要任务为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61.00m,,对应的库容为 28.13×108m3。其主坝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 80.01m,坝长为 1343.098m。目前,在建的大藤峡工程坝区影像示意图如图1.2 所示。泄水闸

示意图,坝区,影像,工程


坝长为 1343.098m。目前,在建的大藤峡工程坝区影像示意图如图1.2 所示。图 1.2 大藤峡工程坝区影像示意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坝基地层岩性以泥岩、灰岩为主。岩层倾向下游泄水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福;常晓林;周伟;程勇刚;马刚;;基于离散元的重力坝多滑面深层抗滑稳定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05期

2 李美蓉;陈媛;张林;杨宝全;;复杂地质条件下多结构面对重力坝坝基稳定性的影响及处理[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3 周元辅;邓建辉;崔玉龙;郑洪春;陈滔;;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失稳判据[J];岩土力学;2014年05期

4 汪小刚;杨晓东;贾志欣;刘立鹏;;新型压缩摩擦组合分散型锚索锚固机制及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尹晓楠;张国新;;DDA用于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接触刚度取值[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4期

6 马刚;常晓林;周伟;周创兵;;基于Cosserat理论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7 张文;陈剑平;刘存合;马建全;张晨;;卡方检验在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8 何树明;彭森良;郭波;曾晓波;;缅甸滚弄水电站坝基表层抗滑稳定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1年01期

9 张耀屹;徐绩青;周亮;;基于ANSYS的重力坝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年03期

10 郭天明;;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计算方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邓稀肥;爆炸波作用下岩石隧道动力响应的离散单元法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江胜华;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可靠度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曙光;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高拱坝建设工程地质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石丙飞;广州科学城林语山庄人工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潘力;基于UDEC分析平台的裂隙岩体渗流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晶;马吉高拱坝右岸坝肩岩体三维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4 朱雷;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坝基软弱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及抗滑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郑百录;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左岸高坝坝段抗滑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飞腾;雅砻江牙根二级水电站坝基抗滑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黄维;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钟林君;锦屏一级水电站建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路良;高陡软岩边坡滑坡预报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陆佳;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及滑动面搜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2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02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