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水头大泄量竖井旋流泄洪洞消能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图文】:
1968-),,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程水力学,E-mail:954590283@qq.com1工程概况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青海省班多峡谷内,为一等大(1)型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7420km2,多年平均流量563m3/s。该工程枢纽由面板砂砾石坝、左岸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地下厂房系统、尾水调压室、尾水洞、左岸竖井旋流泄洪洞、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及放空洞等建筑物组成,竖井旋流泄洪洞又包括短压进水口、上游引水道、涡室、竖井、压坡段、下游导流洞等,见图1。水库正常蓄水位2990.00m,总库容47.02×108m3,电站面板砂砾石坝最大坝高257.50m,坝顶高程3001.50m,竖井旋流泄洪洞最大泄量1482m3/s。图1竖井旋流泄洪洞示意图Fig.1Sketchofvortexshaftspillway对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水力要素已做了大量水工模型试验[1~3],对旋流空腔、流态、壁面压强分布、旋流夹角、消能率等均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由于试验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及竖井内旋流水流流态的复杂性,传统模型试验很难获得竖井内部的流动参数[4],且在超高水头、大泄量条件下竖井内水流流态更为复杂,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消能机理对其体型优化至关重要。鉴此,本文以FLUENT15.0为平台,结合积累的经验[5,6],采用Realizableκ-ε紊流模型和VOF法对一超高水头大泄量竖井旋流泄洪洞在设计工况下的水力要素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进而利用模拟结果对竖井不同断面的
定义竖井中心线与下游导流洞底板延伸面(高程为2757.75m)的交点为计算区域的坐标原点,x正方向与下游导流洞内水流方向一致,z正方向沿竖井向上。上平段为矩形断面(7m×14m),涡室进口采用方程为x2/27.02+y2/15.22=1的椭圆曲线,涡室直径18m,竖井直径13.5m,下游导流洞为城门洞型(13.5m×14.0m,顶高2.5m)。模型材料采用有机玻璃以便于流态观察。3.1水流流态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水流流态见图2。由图2可知,数值模拟的流态与模型观测较为相似,坝内水流经短压力进口平稳进入上游引水道,在引水道与涡室的连接处发生向上游蔓延的水跃,这主要是由于引水道与涡室连接处的外边壁为椭圆曲线,沿水流方向随着椭圆曲线的收缩,过水断面减小,此外涡室内旋转水流与进口入流发生撞击。加入折流坎和导流坎后,不仅避免了引水道的入流与涡室的旋转流直接碰撞产生水跃,而且增加了水流的旋转角动量,提高了壁面压强。进入涡室的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发生扩散,水流向涡室顶爬升,但不影响通气孔通气。空腔贯通整个涡室及竖井直到环状水跃处,存在偏心现象,且随水流旋转发生摆动。在旋转过程中,空腔直径逐渐增大,水流的切向流速减小,轴向流速增大,在靠近环状水跃处,由于切向流速较小,水流几乎垂直撞击环状水跃,因此在环状水跃处,水流紊动较为剧烈。整个涡室段水流呈乳白色,掺气明显,流态比较稳定,掺气水流从涡室进入竖井及水垫区,随后以有压流的形式经压坡流出。图2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水流流态示意图Fig.2Flowpatternofvortexshaftspillway图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祥辉;王波;;关于泄洪洞水力设计中空蚀问题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英奎;江春波;;流动减阻技术在泄洪洞模型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0年04期
3 贺昌林;余挺;张建民;许唯临;彭勇;;长泄洪洞模型糙率修正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英奎;江春波;;泄洪洞进口立轴漩涡的试验观测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6期
5 郭红民;李江;覃闪;谢洋;;潘口水电站泄洪洞三维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4期
6 王化恒;薛瑞;邵建斌;陈刚;;泄洪洞内气泡运动的图像测量方法研究[J];西北水电;2009年06期
7 杨小妮;李永业;孙西欢;阎庆绂;宋晓晔;;泄洪洞高落差连接段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2期
8 王均星,王汉辉,雷川华,邹鹏飞,李蜀;云龙水库泄洪洞空蚀及体形优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1期
9 沙海飞;吴时强;陈振文;;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10 张明义;陈晓梅;高建新;尹辉;崔晓红;;温泉水电站深孔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英奎;江春波;;泄洪洞模型进口立轴漩涡试验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张宏伟;张东;吴一红;刘之平;;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压力弯道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葛国兴;王久晟;西汝泽;;磨子潭水库泄洪洞空化、空蚀问题原因分析与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薛瑞;邵建斌;陈刚;李国栋;董少敏;;基于MATLAB的泄洪洞气泡运动轨迹检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罗立群;顾志刚;孟北方;;高水头大流量竖井式泄洪洞的脉动压力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6 张从联;钟伟强;黄智敏;黄健东;;南水水库泄洪洞洞内压强分布方案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庆;泄洪洞的紊流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胡良才;基于不同抛物线方程泄洪洞体型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俸维晓;三座店水利枢纽泄洪洞泄流三维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罗永钦;高水头明流泄洪洞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汪振;水平旋流泄洪洞流速场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盾;察汗乌苏水电站泄洪洞渥奇面流场数值计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南军虎;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原型观测与反演模型试验水力特性对比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娟;重力坝泄洪底孔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钰奇;公伯峡水电站旋流泄洪洞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对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贺立强;公伯峡水平旋流式泄洪洞试验研究及运行方式的优化[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3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0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