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建模与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0-04-01 06:55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日益增大,水资源的保障面临供不应求的威胁,这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对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对城市的当前发展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对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概念、意义和内涵的探讨,以及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而且评价尺度大多以市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研究如何在整个市以街区为评价单元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探索数理统计学和空间统计学领域的思想方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相结合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当前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格局分布的成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案,对以武汉市为例的评估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建模与评价总体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2)通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探索研究,结合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情况和区域特色,选取了能够体现武汉市各街区水资源承载状况的指标,构建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数据的尺度下推方法以及水资源承载压力的计算方法。(3)从空间格局和成因机制的计算两方面对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进行研究。使用空间自相关工具(莫兰指数)分析用水指标数据的空间分布,采用探索性分析工具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综合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因素对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开展成因分析,量化这些因素对于武汉市各街区水资源承载压力的影响。(4)对区县级的指标数据进行街区尺度下推,根据下推结果对用水指标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以专题图的形式对武汉市2015与2016年的水资源评价指标进行现状与变化分析;使用R软件统计水资源承载压力在全市范围内的分布,利用探索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对当前承载力情况进行成因分析。
【图文】:

示意图,空间数据,示意图


逑工具可根据计算得出的空间数据聚集程度,以此判断空间数据的选取是否具逡逑有随机性,即数据随机生成概率的大小。如下图3-1所示,从左至右依次聚集,逡逑说明空间数据相关随机性在变小,数据随机生成的概率也在减小。逡逑离散?逦?聚类逡逑曑曑曑曑W 逡逑图3-1空间数据聚集分散示意图逡逑3.2计算成因机制分析方法逡逑3.邋2.邋1全局分析方法逡逑(1)逦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脆弱性评价逡逑生态脆弱性是指生态环境在受到外界干扰时,所表现出的敏感度及自身调节逡逑能力[59]。考虑经济水平、生物种群等方面的影响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利用层逡逑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权重,计算每层元素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到生态脆弱逡逑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承载能力监测结果分析影响生态环境敏感性及承载能力逡逑的主导因素。逡逑(2)逦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研究逡逑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降维分析方法,能够从全部指标中,,将比较密切的逡逑归为一类,以较少的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选取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逡逑—系列指标

可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量,武汉市,水资源分布


5000^0_00^^20W^^M_OC^^?OW逦H.WOI:邋:.0?*?逡逑c.地下水资源量逡逑图4-3邋2015年武汉市可用水资源量空间分布逡逑3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15年10期

2 樊杰;;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3 樊杰;王亚飞;汤青;周侃;;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J];地理科学;2015年01期

4 吴琼;张华;;生态脆弱性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李磊;贾磊;赵晓雪;付桂珍;黄敏;;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6 付桂珍;贾磊;李昌;;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11期

7 陆大道;;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2013年08期

8 王铮;孙翊;;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9 夏军;刘春蓁;任国玉;;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柳文华;郑红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军霞;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0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10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