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对长江口悬沙浓度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超锋;何青;郭磊城;邓智瑞;;ASM在近底泥沙浓度剖面观测中的应用研究[J];泥沙研究;2015年06期
2 戴苒;朱建荣;;长江口崇明东滩风况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刘建华;陈沈良;杨世伦;朱琴;;长江口门附近海域潮周期内悬沙质量浓度变化及其动力机制探讨[J];海洋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4 蒋昌波;伍志元;陈杰;刘静;;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和岸滩演变研究综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朱泽南;王惠群;管卫兵;曹振轶;;丰水期珠江口黏性泥沙输运的三维数值模拟[J];海洋学研究;2013年03期
6 刘猛;沈芳;葛建忠;孔亚珍;;静止轨道卫星观测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动力分析[J];泥沙研究;2013年01期
7 刘金贵;李海;刘桂梅;;近海泥沙输运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8 庞启秀;辛海霞;;大风浪期间淤泥质海岸实测含沙量影响因素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4期
9 王帅;张干;傅聃;;西北太平洋台风眼形态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10 邢飞;汪亚平;高建华;邹欣庆;;江苏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向欣;长江中下游、河口及邻近海域底床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鹏;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志国;长江口水体表层泥沙浓度的遥感反演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召军;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区悬沙及沙洲演变的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风暴天气下淤泥质潮滩冲淤过程及其动力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姚俊;长江口典型河段表层悬沙浓度影响因子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朱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空间格局和近期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陆叶峰;长江口南支系统悬沙浓度的平面格局、垂向剖面和年代际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晗;长江水下三角洲的侵蚀潜力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小斌;长江河口近期潮流和含沙量分布特征及输沙规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小丽;河口近岸悬浮泥沙浓度及时空分布的卫星遥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超;近二十年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沙分布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左书华;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隋洪波;长江口区波浪分布及其双峰谱型波浪的统计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1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1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