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湿化和水位升降条件下堆石材料变形特性研究
【图文】:
随着库内水位升降变化,上游坝壳堆石材料的受力状态也将往复变化,,也将使得堆石体逡逑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该部分变形可称之为水位变动引发的变形。逡逑Nobari和Duncan[2]曾将水库蓄水对土石坝状态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见图1-1:(1)逡逑随着蓄水位提升,心墙上游侧横向拉力增大,使坝体产生向下游侧的变形;(2)水压力逡逑作用在高压缩性的上游地基上,使坝体形状发生变化;(3)蓄水后上游坝壳内的浮力使逡逑得上游坝壳内的有效应力降低;(4)上游坝壳内材料遇水湿化以及软化变形将使材料强逡逑度指标和弹性模量降低,并最终产生沉降变形。逡逑堆石材料湿化变形给土石坝工程带来严重影响的案例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包逡逑括:委内瑞拉的埃尔伊西罗坝[3],坝型为土质心墙砂砾料坝,上、下游区的坝壳材料均逡逑为含少量粘粒且级配好的砾质砂土,最大粒径约10cm。蓄水后在下游坝坡发现了一条纵逡逑向裂缝。学者对该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是由于上游坝壳料初次蓄水湿逡逑化造成的局部湿陷所引起的。在其初次蓄水湿陷后
该试验材料存在两种岩性,对该岩石样品制作了两个薄片(1#薄片和2#薄片)分别逡逑进行分析。其中1#薄片肉眼观察:岩石呈黑灰色,晶屑岩屑熔结凝灰结构,层状构造,逡逑硬度高;镜下观察显示该岩石具岩屑晶屑凝灰结构(见图2-1邋(a)),定向构造;岩石由逡逑晶屑(44%?46%)、岩屑(10%?11%)、小于0.05mm火山尘(28%?32%)及一些陆源逡逑碎屑(14%?16%)构成。其中晶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05mm?0.30mm,由石逡逑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组成。石英为碎镰刀状(玻屑脱玻)、次圆状和次棱角状;逡逑钾长石可见泥化、碳酸盐化;斜长石可见聚片双晶,可见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白云母逡逑片状,干涉色鲜艳,平行消光。岩肩为次棱角状、次圆状,主要为燧石岩屑,其次为安逡逑山质岩屑,粒径0.05mm?0.65mm。火山尘为小于0.05mm的各种碎屑,可见碳酸盐化,逡逑局部}y云母化。陆源碎屑为圆状、次圆状,由长石、石英、及少量不透明矿物和电气石逡逑组成,粒径0.05mm?0.50mm。逡逑MU逡逑(a)邋1#薄片局部图逦(b)邋2#薄片局部图逡逑图2-1邋1#材料矿物分析典型图逡逑2#薄片肉眼观察:岩石呈灰黑色,隐晶结构,板状构造,硬度中等。镜下观察显示逡逑岩石具变余凝灰质细粉砂结构(见图2-1邋(b))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世春;周雄雄;;堆石料的湿化变形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张清振;袁会娜;张其光;孙逊;皇甫行健;;堆石料干湿循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12期
3 朱俊高;孙鹏飞;褚福永;;心墙堆石坝应力路径三维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4 韦慧;曾胜;赵健;李振存;李文;胡甜;;路用红砂岩碎石土湿化变形特性试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5 董龙根;沈长松;施震余;李晓晨;王妞;;分期蓄水和湿化作用对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6 陈勇;韦双;Dave Chan;;库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岸坡饱和土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5年05期
7 施维成;朱俊高;代国忠;卢曦;;球应力和偏应力对粗粒土变形影响的真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8 姜景山;程展林;卢文平;;粗粒土CT三轴湿化变形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4年07期
9 韩朝军;朱晟;;土质防渗土石坝坝顶裂缝开裂机理与成因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08期
10 朱俊高;Mohamed A.ALsakran;龚选;轩向阳;吉恩跃;;某板岩粗粒料湿化特性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伟;花俊杰;马刚;常晓林;;堆石坝初次蓄水变形机理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松;粗粒料浸水湿化变形特性试验及其数值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陈存礼;饱和砂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居刚;考虑缩尺效应的粗粒土湿化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杨小龙;土石坝湿化变形及反滤料液化可能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小燕;江西红土的湿化变形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左永振;粗粒料的蠕变和湿化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5 方绪顺;砂砾石料浸水变形特性研究及砂砾石坝蓄水变形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6 罗云华;砂土路基湿化变形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8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4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