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采动变形对水闸作用规律及顶升技术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5:01
【摘要】:我国采动区内有大量的水闸,采动变形会使水闸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对上下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水闸不均匀沉降的治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顶升技术是治理不均匀沉降水闸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前提是明确采动变形对水闸的作用规律。但现有关于采动变形对水闸作用规律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地表变形(拉伸变形、压缩变形、倾斜变形、正曲率变形、负曲率变形)作用下水闸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随后利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适用于本工程的顶升技术,并提出其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根据理论计算获得了水闸下方地表的水平、倾斜、曲率变形的实际结果。根据实际结果及现有研究,为后续数值模拟制定了20种不同的典型地表变形工况。(2)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水闸结构整体的弹塑性模型。通过试验等方法获取了Mohr-Coulomb模型、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以及钢筋的参数,并对的模型进行了初始地应力平衡,使得最大沉降数量级别为10~(-5)m。(3)研究了拉伸地表变形、压缩地表变形、倾斜地表变形、正曲率地表变形、负曲率地表变形作用下水闸的应力、沉降以及损伤规律。研究发现拉伸变形与正曲率变形对水闸的作用规律基本一致,在这两种变形作用下,最不利位置出现在水闸底板中部;压缩变形与负曲率变形对水闸作用规律基本一致,最不利位置出现在闸墩与底板相交区域。倾斜变形使得水闸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并结合理论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4)采用压密注浆顶升法对水闸进行纠偏设计,采用了理论的方法推导出其注浆压力表达式,并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注浆压力大小与注浆管埋设深度、土体性质有关。(5)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不同数量的加载点对水闸顶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顶升点数量的增加,水闸的纠偏效果越好。当设立6个顶升点时,与理想状态下最大拉应力的数值仅相差0.028 MPa,说明本工程设立六个顶升加载点已经取得良好的顶升效果。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成果对水闸的顶升纠偏技术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该论文有图67幅,表21个,参考文献107篇。
【图文】:

剪切破坏模式,锥形,压密注浆,抗剪力


锥形剪切破坏模式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5;TV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冰;冯威;李琦;;连续曲线梁桥顶升纠偏仿真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10期

2 张可能;黄飞;艾孝军;刘强;张云毅;;水泥 水玻璃双液注浆三阶段加固模型及其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年02期

3 刘泉声;卢超波;刘滨;刘学伟;;深部巷道注浆加固浆液扩散机理与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4 吴耀冬;宋明健;;桥梁支座更换方法的数值模拟优化分析[J];施工技术;2013年S2期

5 孙凯华;贾林刚;刘鹏亮;;采动区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0期

6 李艺;杨春晖;;服役桥梁整体顶升施工安全性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7 赵明;;压密注浆顶升效应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8期

8 郭文兵;雍强;;采动影响下高压线塔与地基、基础协同作用模型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7期

9 朱建国;冯全敢;;压密注浆机理探讨和模型求解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0期

10 周永军;宋永生;;顶升与注浆技术在联体地下室纠偏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寿青;既有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法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姜惠峰;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基础沉降顶升修复试验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李琦;孤山川11号桥纠偏技术[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民;曲线连续箱梁纠偏关键工艺与效益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5 鲁俊峰;装配式简支板梁桥顶升工程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董葳;注浆抬升的数值模拟及抬升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艾孝军;残坡积土双液注浆加固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8 朱思响;综合纠倾法在既有结构加固纠偏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郑洪涛;既有桥梁顶升过程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袁放;既有线上跨桥梁同步顶升与平移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6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86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