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型钢布设形式对型钢混凝土闸墩结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4:54
【摘要】:闸墩是泄水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闸门安全有效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大的水推力不仅在闸墩颈部形成大面积的扇形拉应力区,还使弧门支座周边混凝土过早开裂,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型钢混凝土闸墩结构刚度大、延性好、受力合理且综合经济效益好,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新型闸墩结构》在保持配钢量不变的原则下,型钢布设对于闸墩结构的受力性能有一定影响,故亟需对型钢布设方案展开系统化研究。本文以某实际工程的中墩坝段为研究对象,考虑正常两侧挡水和左侧单侧挡水两种工况,利用ANSYS建立相关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探究不同型钢布设方案下闸墩结构的位移、裂缝发展和应力的规律性,找出最优的型钢布设方案,为类似工程的闸墩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型钢混凝土闸墩可行性研究.两种工况下,型钢混凝土闸墩裂缝范围都比普通钢筋混凝土闸墩小,型钢混凝土闸墩的开裂荷载都比普通钢筋混凝土闸墩大.正常两侧挡水工况中,型钢混凝土闸墩的闸墩最大拉应力比普通钢筋混凝土闸墩小很多:左侧单侧挡水工况中,型钢混凝土闸墩局部受拉区的应力衰减速度明显快于普通钢筋混凝土闸墩。综合来看,钢混凝土闸墩结构是一较为合理的闸墩结构。(2)型钢布设根数对闸结构的影影研究。两种工况下,三型型布设时,型钢位移曲线最平滑,型钢混凝土闸墩的裂缝范围最小;随着型钢布设设数增加,闸墩和型钢的拉应力最大值都先减小后增大,三型钢布设时值最小小三型钢布设时,型钢混凝土闸墩的受力性能较优。(3)型钢布设角度对闸墩结构的影响研究。两种工况下,型钢12255布设时,型钢位移曲线最低,型钢混凝土闸墩的裂缝范围最小。正常两两侧挡水工况中,随着型钢布设角度变大,闸闸的最大拉应力值先减小后增大,型钢12.55布设时值最小:左侧单侧挡水工况况,随着型钢布设角度变大,墩最大拉应力值相差不大。两种工况下,随着型钢布设角度变大,型钢的最大拉应力值先减小后增大,型钢12.5°布设时值最小。型钢12.5°布设时,型钢混凝土闸墩的受力性能较优优。(4)不同型钢扇形布设形式对闸墩结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但型钢扇形一长两短布设形式最省材料。建议本工程型钢混凝土闸墩采用三型钢12.5°一长两短扇形布设。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型钢混凝土闸墩的设计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662.2
【图文】:

中墩,混凝土材料,分区图


等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 1 级,次要建筑物置在支流左岸岸边,为 3 孔开敞式,由引渠段、溢流渠段底板高程为 187.0 m,溢流堰净宽 36 m,堰顶高 m(宽×高)。溢洪道区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J2的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岩层近乎水平(产状 265∠6变化由全风化~弱风化~微风化逐渐过渡。中厚层~,强风化岩体强度较低,裂隙较发育。薄层泥岩为浅整,岩体强度低。泥质粉砂岩为-浅灰色,较坚硬,料分区图见图 3-1,各分区混凝土材料力学指标如表水位资料如表 3-2 和表 3-3 所示。

中墩,俯视图,单位,尾水位


79×10312×10-6表 3-3 水库特征水位及尾水位3-3 Characteristic Water Level and Tail Water Level of Res项目 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 死水位 校核尾水位 设计尾水位 中墩和两个边墩,闸墩结构在闸孔中心线设结构端与末端厚度均为 4.0 m。闸孔设叠梁检修门和文选取中墩结构进行建模分析,中墩结构具体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冉;戴超;武雄飞;侯春明;黄和飞;;重庆来福士广场型钢混凝土组合伸臂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2018年23期

2 岳晓东;;型钢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年15期

3 孙意斌;徐金俊;陈宗平;薛建阳;周贤阳;;一种分析型钢混凝土T形柱双向压弯受力性能数值模拟方法:试验验证与极限承载力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年06期

4 徐金俊;陈宗平;张士前;薛建阳;;型钢混凝土十形柱及其节点抗震性能演变、传递机制及设计理念[J];土木工程学报;2018年07期

5 郑蝉蝉;李引擎;王广勇;;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极限实用计算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年01期

6 张馨元;;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概述[J];科技风;2017年15期

7 唱小强;;型钢混凝土构件在山西社会主义学院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7年30期

8 周子云;赵海龙;王铁成;;型钢混凝土T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24期

9 张昆;冯剑;罗正山;;型钢混凝土钢骨与钢筋碰撞的若干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7年05期

10 蓝文武;莫自庆;杨涛;谢华;;预应力加强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攀;杜新喜;程辉;罗飞翔;;基于AutoCAD型钢混凝土结构程序设计[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钦;安东亚;李承铭;;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志攀;;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4 杨勇;薛建阳;赵鸿铁;聂建国;郭子雄;;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佑发;崔波;;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优化设计[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单海军;曹朗;;新型大跨型钢混凝土组合空心楼盖结构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陆健;陆总兵;;日坛国际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柱施工技术[A];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贾京;周春;曲宏;王ng;王沁平;;招商银行上海大厦连桥型钢混凝土节点分析与试验[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勇;郭子雄;聂建国;;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核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董宇光;吕西林;;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之政 记者  贺慧宇;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记者 张临山 通讯员 信佳蔚;山西大剧院:攻坚克难保进度[N];山西日报;2010年

3 记者 詹思佳;阅海湾商务区今年已开工18个项目[N];银川日报;2016年

4 章华平 杨成;登顶新台阶的多项之“最”[N];建筑时报;2007年

5 潘卫卫;“飞碟”的华丽转身[N];中国建设报;2014年

6 刘晓霖 许金山;苦战能争先[N];中国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任佳;BIM技术解工程机电难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李孝Oz 本报通讯员 金惠霞;孔雀开屏 鲜花绽放[N];人民铁道;2015年

9 通讯员 李蔓妮;科技托起中国农村第一楼[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胜;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崔大光;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薛彦涛;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试验与设计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楚留声;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扬;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康灵果;大型火力发电厂少墙型钢混凝土框架主厂房抗震性能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董宇光;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及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郑蝉蝉;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型钢布设形式对型钢混凝土闸墩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晓蕾;不同受火方式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耐火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3 蒋雪雅;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空心梁抗剪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4 黄超淼;考虑宏观柔性节点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李雅珂;考虑粘结滑移型钢混凝土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6 童林;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短柱轴压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7 吴宜龙;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短柱轴压承载力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8 翟亚光;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节点连接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9 方勇;波纹钢管型钢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宋健;高温后型钢混凝土十字形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2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22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