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细观力学的不锈钢筋混凝土受压承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9 20:36
【摘要】:钢筋锈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病因之一。不锈钢材料因优良的耐蚀性能被选择性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由于国内尚无统一的不锈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公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9220,51309203)资助下,采用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不锈钢筋混凝土柱的偏心、轴心受压承载力,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不锈钢筋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将不锈钢筋混凝土看作由砂浆基体、粗骨料、不锈钢筋、界面相(粗骨料-砂浆基体界面、钢筋-砂浆基体粘结层)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研究了钢筋-砂浆基体粘结层材料参数赋值方法,分析了界面性能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粘结层抗拉强度建议取值范围。(2)分析了不锈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破坏过程及承载能力。采用已建立的不锈钢筋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模拟了不锈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试验过程,分析了配筋率、偏心距等因素对构件破坏过程及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值与宏观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正截面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基本呈线性关系,符合平截面假定;配筋率和偏心距对不锈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柱的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大而增大,随偏心距的增大而有所降低;随配筋率和偏心距的增大,柱的延性越好,荷载-名义应变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随偏心距的增大而愈趋于平缓。(3)分析了不锈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破坏过程及承载能力。模拟了不锈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过程,研究了长细比、截面尺寸对构件破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细比、截面尺寸对柱的承载能力具有显著影响,随长细比的增大,柱的承载能力下降,随截面尺寸的增大,柱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随长细比的减小,裂缝带从“X”形向“V”形分布过渡,主裂缝的起裂点受长细比的影响不大,其延伸方向近似呈45~?;随截面尺寸的增大,构件延性下降,荷载-名义应变曲线下降段坡度减缓,但名义轴压强度下降较为明显,呈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特征,并以此验证了Baz?ant尺寸效应理论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名义轴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332
【图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绪论背景及意义 世纪末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水工结构、海工结构施的工程建设中,是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材料,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钢因此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重视[1, 2]。混凝土碳化侵蚀、钢筋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3, 4],尤其在海洋环境及氯盐污染地区构组成的多相、不均匀体系,加上混凝土碳化侵蚀对钢筋锈筋锈蚀成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如图

示意图,混凝土材料,层次结构,示意图


1 绪论模拟结构可靠性分析。得益于细观力学理论及细观试验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细观概念的混凝土非均质特性进行了充分地后续研究,研究多涉及混凝土常规力学性能试验[41-45](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抗折/弯强度试验等)、混凝土材料尺寸效应[46,47]、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效应[48-50]、混凝土热传导[51, 52]以及耐久性数值分析[53, 54]等。基于细观力学将混凝土理论试验与细观数值研究相结合,能够清晰地表征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与自身非均质结构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化了对混凝土材料变形力学性能及损伤破坏机理的研究,而且在实践上对混凝土材料的生产、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寿文,冯西桥;第三届国际细观力学会议简介[J];力学进展;2000年04期

2 张梅英,袁建新,古流祥,潘轺湘;适用于实验细观力学研究的小型剪切仪[J];岩土力学;1996年01期

3 贺鹏飞;嵇醒;;等效夹杂法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4 余寿文;断裂损伤与细观力学[J];力学与实践;1988年06期

5 嵇醒;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现状和展望[J];上海力学;1989年03期

6 张元冲,J.Harding;平面织物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数值细观力学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89年04期

7 杨庆生,杨卫;强韧化材料的细观力学设计[J];力学进展;1997年02期

8 王俊,杨汉国,张力宁,舒光冀;细观力学实验技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铸造;1996年09期

9 张梅英,李廷芥,尚嘉兰,孔常静;岩爆形成机制的细观力学实验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李铁柏;第二次细观力学试验技术与计算方法研讨会[J];航空学报;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争鸣;;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强度理论与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杜善义;吴林志;;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武胜;张金栋;陈明;胡玉霞;贾力伟;;基于细观力学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预测[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同位素分离分卷)[C];2017年

4 卿海;;颗粒增强相分布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卿海;;颗粒团簇分布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度与损伤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翟智;陈雪峰;何正嘉;朱小军;;热残余应力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率相关响应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表征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考虑界面效应的等效夹杂方法的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六卷)[C];2016年

8 马宝玉;兑关锁;;混凝土干缩量的细观力学预估[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吴文平;郭雅芳;兑关锁;汪越胜;;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细观力学行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黄争鸣;;复合材料层合板复杂加载强度的细观力学模拟[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悦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压缩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1992年

2 刘昌明;基于细观力学的耐火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开发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韩刚;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晓照;基于细观力学的脆性岩石渐进及蠕变失效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白晓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彭超;岩质边坡宏细观力学特性及开挖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尤嘉;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徐辉;土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基于细观力学的高强度油套管钢环境断裂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2 武霄鹏;基于细观力学的不锈钢筋混凝土受压承载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3 熊钟强;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粘弹性与细观力学分析[D];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

4 袁琛;有限元方法在竹材细观力学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5 邓东;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页岩陶粒混凝土力学、热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6 王虎;基于细观力学的振动疲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7 王欣悦;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Ⅲ型轨枕螺旋道钉锚固可靠度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年

8 魏玲玲;基于双模量理论土坯砌体的细观力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9 段宇;微生物浸泡砂土固化试验及细观力学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10 徐元东;形变过程中0Cr18Ni9不锈钢的宏细观力学特性与损伤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3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