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马吉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岩体不同尺度表征单元体及几何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3:24
【摘要】:岩体中发育着大量的不连续面并多以随机展布的形式存在着,由于不连续面的存在使得岩体的力学、几何及水力学性质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影响着岩体的变形与稳定。也就是说岩体具有着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的特征。马吉水电站坝址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该段河谷地形陡峭,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坝址区岩体以混合花岗岩与混合片麻岩为主,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岩石强度较高,质地较为坚硬。因此,分析、研究清楚坝址区裂隙岩体结构特性,对于大坝与地下厂房设计、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以及工程建设投资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是根据对马吉水电站坝址区右岸野外岩体露头、钻孔与平洞内节理、裂隙数据信息的调查与采集,获得坝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风化程度以及各勘探平洞内节理、裂隙起始端点的相对坐标、迹长、产状与迹线类型等信息,并依据平洞内岩体结构特征、裂隙产状、迹线长度等参数利用改进的Miller方法对平硐内的岩体结构进行统计均质区划分。随后,以每个均质区内的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各裂隙组产状分布特征、圆盘直径分布特征、裂隙圆盘中心点的分布规律及裂隙密度等特征,利用Monte-Carlo方法与Baecher圆盘模型理论建立了坝址区内不同地质单元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该文章以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三维裂隙网络模拟技术为基础,以马吉水电站坝址区右岸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不同尺度的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的评价方法、尺寸计算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义岩块尺度表征体的各向异性以及几何形态等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依据不同尺度表征单元体的特征建立了马吉水电站右岸坝肩岩体的等效结构岩体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工程岩体尺度表征单元体的研究本文是以坝址区右岸的四个勘探平硐为研究对象,在Miller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产状与迹长这两个几何参数,利用似然比检验方法分别对不同平硐间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与相同性质的不同硐段间的相似边界范围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马吉水电站右岸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原则及工程岩体尺度表征单元体尺寸;2.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的研究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岩体表征单元体(REV),本文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建立坝址区右岸岩体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在模型中随机选取100个计算区域,基于各计算区域所获得的体积裂隙强度(P_(32))指标的分布特点,利用能够同时考虑各样本间的统计相似性的多样本的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方法,分析了坝址区右岸裂隙岩体的尺寸效应,并确定工程岩体内各结构单元的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尺寸;3.不同尺度表征体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工程岩体尺度表征体与广义岩块尺度表征体的研究,发现两种尺度的表征体在某种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又有所区别。本文分别对两种尺度的表征体的评价方法、存在条件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研究了这两种表征体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岩体尺度表征体是相似岩体结构的最大值,而广义岩块尺度表征体(REV)则是相似岩体结构的最小值;4.REV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本文以三维裂隙网络模型为基础,采用体积裂隙强度指标(P_(32))及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倾向、倾角取样方向上的REV特性,证明了裂隙岩体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的各向异性特征的存在,讨论了裂隙组组数与REV的各向异性特征的关系:随着裂隙组数量的增加,REV的各向异性特征越明显。5.REV几何形状的研究本文采用分单个裂隙组的方法对裂隙岩体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的几何形状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REV的概念,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每个裂隙组在任意取样方向上的REV的分布规律,提出利用裂隙组中最大的REV来代表该裂隙组的REV,依据叠加原理将各个裂隙组的立方体(REV)进行空间组合,从而获得整个岩体的REV,因此,整个岩体REV的几何形状是一个与裂隙组产状有关的、复杂的、不规则的几何体。6.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的方法。依据各裂隙组的取样方向及计算参数确定每个节理组的REV尺寸及存在方向,基于立方体(REV)重心利用叠加原理组合各立方体,所获得的这个不规则的几何体即为这个结构地质单元的裂隙岩体广义岩块尺度表征单元体。7.依据多尺度表征单元体的特征建立马吉水电站右岸坝肩岩体的等效结构岩体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坝肩岩体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分布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2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钫;牛升晟;甘柯;;静水压力对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城市地质;2018年02期

2 陈洪凯;易丽云;唐红梅;何晓英;;开挖岩体边坡卸荷带宽度的计算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谢正强;张继宝;;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岩体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J];山西建筑;2009年31期

4 o.爱丹;川本g万;孟庆仁;;不连续岩体边坡的倾倒破坏及其稳定[J];国外金属矿采矿;1988年08期

5 张弭;;试论矿山岩体边坡地下水赋存模式[J];工程勘察;1989年02期

6 吴旭君;三峡水利枢纽三斗坪坝址结晶岩体水力学特性及其应用[J];地球科学;1989年02期

7 孟德宇;;顺层岩体边坡锚固等效参数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8年02期

8 张骞;张海霞;赵维刚;刘树亚;;地震荷载下顺层岩体边坡响应特性和抗滑桩控制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结构;2017年04期

9 谢全敏,朱瑞赓;岩体边坡稳定性灰色聚类空间预测方法[J];金属矿山;1997年06期

10 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伍川生;夏毓超;;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靓靓;方理刚;;横观各向同性岩体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张光群;;岩体边坡结构体的视倾角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4 张雷;张振;;岩体边坡工程中的位移监测及分析(英文)[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成旭;宋锦泉;叶图强;蔡建德;张光权;;大幅度提高岩体边坡爆破开挖稳定性的缓冲垫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6 付义祥;刘世凯;欧湘萍;曹光荣;;神经网络(RBF)在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刘志斌;郭增涛;;用变尺度法求解园弧滑坡的最危险滑面[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上集)[C];1987年

8 焦同战;宋云连;郝俊;;裂隙水作用下岩体边坡结构可靠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薛守义;张镜剑;王思敬;;岩体边坡动态有限元与程序[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10 邬爱清;邬爱清;邬爱清;邬爱清;;探讨利用数值流形元计算材料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可行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英;马吉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岩体不同尺度表征单元体及几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雷峥琦;水库蓄水诱发岸坡蠕变的DDA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年

3 巫德斌;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席先武;松动岩体群洞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肖克强;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丁秀丽;岩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模型参数辨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7 王林峰;复杂岩体边坡损伤断裂破坏机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亚群;动荷载作用下层状结构岩体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安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廖少波;强震作用下块状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宇;大光包滑坡顺层剪切带岩体碎裂结构特征量化分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国伟;河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边坡倾倒变形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D];长安大学;2018年

3 姚国强;含软弱层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俊骐;黄河某水电站近坝库岸岩体强烈倾倒变形的诱发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曹卫文;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林森;层状岩体边坡失稳机制与治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晓鹏;岩体边坡监测信息管理与监测数据分析网络系统开发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飞;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夏英杰;爆破振动对矿山岩体边坡损伤弱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庞帅;层状岩体边坡失稳研究及突变理论的运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2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52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