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近20年来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冲淤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4 07:35
【摘要】:近年来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口地形变化的最主要营力,由于其影响愈发强烈,使得三角洲水下地形已呈现新的冲淤演变格局,并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其地形演变及受控因素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21世纪以来,由于长江上游多座水利工程的建设,长江入海泥沙量剧减,在此背景下,长江三角洲水下地形演变过程及未来演变趋势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虽然前人对此进行过大量分析讨论,但是由于数据的精确性、研究范围的局限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性,获得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下,利用高精度、大范围水深数据和新方法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实测和收集长江口水深数据及历史地形变化特征资料,利用ArcGIS,Surfer和Origin等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长江口全区、重点区和重点监测断面过去20年来的历史地形变化特征,结合流域来水来砂和海平面变化这两种驱动因素的分析,识别了过去20年来,控制长江口冲淤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可为长江口滩涂演变趋势预测、重大工程维护和航道运营维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下地形演变特征:区域总体呈现“近岸淤积、远岸侵蚀”的特征,在空间上,口门附近冲淤程度较口外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程度更加强烈。淤积-侵蚀界面在-6.4m附件,-6.4m水深线以浅面积基本保持淤积态势,但淤积幅度随水深增大逐渐减小;-6.4m—-9m以侵蚀为主,侵蚀程度随水深增大逐渐增大;-9m—-19m侵蚀幅度减小;-19—-50m地形变化幅度较小,较为稳定。研究区全区泥沙淤积量和冲刷量均呈降低态势,且冲刷幅度比淤积幅度大。自1997年以来,研究区发生净淤积(1997-2002)-淤积程度减小的弱淤积(2002-2007)-淤积程度增大的弱淤积(2007-2009)-淤积程度减小,冲刷程度增大的弱淤积(2009-2011)-冲刷趋势剧增的强冲刷(2011-2013)-淤积程度大幅增加的强淤积(2013-2015)的变化,总体呈侵蚀态势。2.研究区地形演变受控因素:时间上,2007年前后研究区水下地形由淤积向侵蚀转变,以此时间为界限研究区淤积量剧减和侵蚀速率剧增,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导致流域来沙剧减相符,说明长江口地形演化的发展总体仍受流域来沙量的控制;大通站年径流量主要影响长江三角洲水下-6.4m以浅的浅滩地区,对河槽影响微弱。过去20年来长江三角洲浅滩和深槽面积变化与上海海平面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因此,长江入海泥沙通量是影响研究区水下地形冲淤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径流量则为影响浅滩地形的次要因素。3.未来几十年长江三角洲的冲淤趋势:在考虑长江流域来沙量继续降低的背景条件下,今后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遭受侵蚀的可能性非常大,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做出应对措施。由于长江口门围垦促淤工程的建设,崇明东滩、横沙东滩、九段沙及南汇东滩目前仍呈现净淤积状态,但是淤积速率已经减慢,建议加强长江河口海岸带环境监测和预警,减小甚至避免未来滩涂受侵蚀的可能性,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7
【图文】:

理论深度基准面,海图水深,示意图,水深数据


方法的系统误差,主要和数据量的多少、邻近水深数据点之间的值差以及底地貌的复杂性有关,研究区数据量越多,整体误差越小,水深数据点的差值大、地形越复杂计算的误差就越大(李鹏,2012;王如生 2015)。本文研究域的数据点分布较密,数据点间距为 5m,都是懫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图 2-2且水下三角洲地形平缓,实测水深数据误差较小,因此计算的冲刷和淤积的

水下三角洲,横向变化,等深线,水深


图 3-1 研究区不同水深以上面积断面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不同等深线以浅面积的增减和水变化间接反映了水下三角洲横向变化特征:等深线以浅面积增大代表了水深线向海淤进,反后退;据黎兵等(2015)补充修改)

侵蚀程度,色差,蓝色,冲淤


图 3-6 1997-2015 年研究区垂向冲淤图(蓝色表示侵蚀,红色表示淤积,色差不同表示淤积侵蚀程度不同;据黎兵等(2015),陈勇等(2018)修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江;朱建荣;;长江口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对流场和盐水入侵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黎兵;严学新;何中发;陈勇;张金华;;长江口水下地形演变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响应[J];科学通报;2015年18期

3 闫红飞;吴焱;;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库区泥沙冲淤数值模拟[J];人民长江;2015年S1期

4 张晓鹤;李九发;朱文武;程和琴;;近期长江河口冲淤演变过程研究[J];海洋学报;2015年03期

5 王维佳;蒋雪中;薛靖波;何青;陈吉余;;长江口横沙附近河势变化与可利用港航资源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6 李琪;李丕学;聂源;;上海海域警戒潮位核定岸段选址研究[J];科技风;2013年15期

7 张田雷;茅志昌;刘蕾;;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江亚南沙的冲淤效应研究[J];泥沙研究;2013年03期

8 栗云召;于君宝;韩广轩;王永丽;张志东;;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研究[J];海洋科学;2012年04期

9 赵德招;刘杰;吴华林;;近十年来台风诱发长江口航道骤淤的初步分析[J];泥沙研究;2012年02期

10 吕巍巍;马长安;余骥;田伟;袁晓;赵云龙;;围垦对长江口横沙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荻能;珠江河口三角洲近165年演变及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潘大东;全新世长江口沉积记录中的陆海相互作用界面—河口锋的位置迁移及机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吴创收;华南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入海水沙通量和三角洲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鹏;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彭俊;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龚士良;上海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苏铁;上海市九段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如生;近半个世纪长江口门区的冲淤变化分析及未来几十年冲淤趋势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兴杰;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及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绪旭;长江口现代潮滩粒度和TS/TOC分布特征及其沉积微相指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忠年;风暴潮对黄河三角洲蚀积演变的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张田雷;大型涉水工程对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平格;滦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趋势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淑平;黄河三角洲冲淤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刘文斌;长江洪水对河口典型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鹏;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口门区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杰;河口地区潮位与波浪组合频率计算方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8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68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