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HEC-HMS模型的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9:34
【摘要】:设计洪水研究一直以来在河道工程规划与山洪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的设计洪水计算对于平衡工程建设安全和降低项目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半干旱黄土沟壑区,资料的匮乏、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该类区域的设计洪水计算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此外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大多都忽略了流域下垫面情况,默认全流域下渗,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洪峰流量,给工程规划建设带来了一些隐患。因此论文以甘肃省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小流域大砂沟为研究区,制定两组情景(不考虑流域下垫面和考虑流域下垫面)分别利用HEC—HMS水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一方面检验HEC—HMS水文模型在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适用性,从而解决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研究径流洪峰流量对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响应。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模型参数需求和各模块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产流计算模块选择初损稳渗法;直接径流计算模块选择运动波法;河道洪水汇流计算模块选择马斯京根康吉法;降雨计算模块选择频率暴雨法。基于这些模块的耦合,HEC—HMS水文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在半干旱黄土沟壑无资料地区。(2)频率暴雨法自带的折减系数是由美国国家气象局根据长期气象数据观测,并结合美国不同流域面积对应不同小时的平均点、面降雨量推导而来,其值和研究区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次研究针对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的点降雨量分别引入0.948,0.888,0.867,0.846进行修正,以减小其带来的误差。(3)通过对比分析在不考虑流域下垫面情况下模型与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的结果,得到:HEC—HMS水文模型计算的不同设计频率(P=1%、2%、5%、10%、20%)结果与瞬时单位线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6.7%、11.4%、15.0%、6.8%;与推理公式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8%、8.7%、2.8%、2.9%、8.1%。HEC—HMS水文模型与二者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且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表明HEC—HMS水文模型计算的设计洪水结果是可靠的,也说明该模型在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4)考虑流域下垫面条件,引入不同年份不透水区域面积参数。结果表明HEC—HMS水文模型计算的不同设计频率结果比不考虑下垫面的值要大,且随着流域不透水区面积的增加,径流洪峰流量呈增长趋势,这表明小流域径流洪峰流量对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考虑流域下垫面条件的计算成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再现半干旱黄土沟壑地区小流域的实际洪水现状,其成果对于区域防洪规划和检验当前已建工程是否存在风险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122.3
【图文】:

地理位置,砂沟,主沟,平均纵坡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模型前期处理3.1 研究区概况3.1.1 自然地理大砂沟流域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为黄河一级支流,区内降水相对较少,为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区内平均高程约为 1700m,流域出口在盐场堡附近,从下游到上游依次经过中铺子、忠和村、忠和镇、平岘村直到沟脑大三沟(任佳佳,2017)。大砂沟流域以中铺子为界,南段属城关区管辖,北段属皋兰县管辖,流域面积为105.3km2,主沟道长度为31.7km,平均纵坡比降为15.1‰,流域平均宽度为3.4km,主沟道宽度在 50~250m 之间,沟底以现代冲沟发育为主,宽度在 10~50m 不等。由于大砂沟下游受到人为开发利用的影响,改变了天然沟道的自然流向,因此论文选取大砂沟出山口以上流域为研究区,流域面积为 104.5km2,主沟道长 29.9km,平均纵坡比降 14.3‰,研究区地理位置如图 3-1。

降雨径流,兰州,月份,径流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 HEC-HMS 模型的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研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 7 月份或者 8 月份,该区段的量约为全年的 75%。在 4~5 月份,降水稀少,沟道内鲜有径流出。根据兰站径流资料可知(图 3-2),兰州站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为 1000m3/s,最量在 1964 年为 446.7 亿 m3,最小径流量在 1969 年为 214.8 亿 m3,径流10 月份较大,约占全年总量的 72%,汛期和枯水期径流变化明显,近年黄河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调蓄作用,黄河流量正日趋平稳。

皋兰县,石洞,年内变化,蒸发量


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 HEC-HMS 模型的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小流域设计洪降雨量可以达到 96.8mm。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也较大(图 3-4),水年的 2 倍,年降水量变率为 20%左右,从多年平均趋势来看,降小的减小趋势。研究区年平均气温为 7.2℃,极高气温为 37℃,最 23℃,年平均气温在年际变化上呈轻微上升趋势(高建荣,2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辉;;陕北黄土沟壑区县城社区公园适宜性规划布局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年08期

2 王振;房建宏;蔡军;孙润东;高腾;;青海东部黄土沟壑区路基病害特征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7年02期

3 秦云鹏;黄土沟壑区的水流特征[J];泥沙研究;1992年02期

4 张晓荣;杨辉;;空间公平视角下黄土沟壑区县城社区公园布局研究——以延安市子长县为例[J];华中建筑;2019年04期

5 芦旭;雷振东;王子亮;朱双雨;周钰博;;基于乡土景观安全的黄土沟壑区乡村住区场地设计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11期

6 桂浩尧;颜瑾;;黄土沟壑区铁路隧道施工废水采样分析及处理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6年02期

7 段瑞芳;王鼎;韩军舵;王晓明;;黄土沟壑区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8 杨庆峰;焦彪;雷武林;;陕北黄土沟壑区下安全采煤模拟实验研究[J];煤;2018年05期

9 屈振丰,赵有来;冀西北黄土沟壑区营造柠条水保林生态、经济效益调查[J];防护林科技;1996年04期

10 张彦洪;关于建立黄土沟壑区雨洪集蓄及高效利用综合技术体系的认识[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淼;宋孝玉;孟彩侠;;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A];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嘉颖;张璐;;黄土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地形适应性解析[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C];2018年

3 刘康宁;王哲;马文嘉;;陕北黄土沟壑区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研究——以子长县城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7年

4 王西泉;高立强;;黄土沟壑区滑塌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方案[A];陕西环境地质研究——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斌;绿染塞上[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丽萍;黄土沟壑区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于洋;城镇化进程中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小云;黄土沟壑区湿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刘辉;西部黄土沟壑区采动地裂缝发育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欢;基于HEC-HMS模型的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辛星;黄土沟壑区浅层滑坡的制图和危险性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张碧川;榆神府黄土沟壑区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灾害分析及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康宁;陕北黄土沟壑区县城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宾;黄土沟壑区浅埋近距煤层群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6 原涛;陕西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琪龙;黄土沟壑区土壤侵蚀与浅层滑坡相关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路遥;生态消解之路—黄土沟壑里的村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宏;黄土沟壑区侵蚀劣地土壤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平;黄土沟壑区采动地表沉陷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1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71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