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黄河内蒙三头河段高效输沙流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20:41
【摘要】:有利于河道的高效输沙流量,是现今水资源短缺情形下,治理河道或引水渠道减淤排沙时亟待需要得到的答案。然而由于河道输沙是多类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复杂过程结果,认识河道输沙规律是一大难题,也阻碍了河道高效输沙流量的研究。本文基于秦毅、李子文提出的以造床流量为参数的输沙量计算模型,分析确定了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三头河段)不同造床流量情况下,使河段不淤积、输沙量大且输单位沙用水量最少的水沙条件及洪水持续时间,即有利于河道的高效输沙的水沙搭配条件。另外,还从河道输沙的随机性角度入手,用Copula函数理论对与输沙有关的变量因子进行概率分析,建立联合Copula函数,并以其为基础,用条件概率分析有利于河道的输沙量、单位输沙水量和其来水来沙条件。以上两方法分别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经检验,与同条件下已发生的实际输沙情况和河床演变情况相符合。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以造床流量为参数的输沙模型分析,每种造床流量情况都存在最高效输沙流量且唯一,并且在此流量下河道最易发生冲刷。以高效输沙流量为来流条件,上站来沙量的大小决定了河道冲淤情况,上站含沙量越大河道越易发生淤积,反之,越易发生冲刷。基于此输沙模型分析,可计算未来三头河道各种造床流量情况下的有利于河道的高效输沙的水沙搭配条件,检验表明以此搭配条件计算分析出的输沙结果和河床演变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2)基于Copulas函数理论,建立了输沙量与单位输沙水量的二维Copula函数,和输沙量与流量、上站含沙量间的三维Copulas函数,以最大概率发生的输沙量和单位输沙水量为条件,求得的条件概率最大下的流量、上站含沙量即为有利河道且高效输沙的水沙搭配件。经与同条件下实际已发生输沙情况比较,发现对三头河段,发生概率最大的单位输沙水量为高效输沙水量。(3)基于输沙模型分析高效输沙条件与基于Copulas函数用最大概率理论分析得到结论一致,且与已发生的实际输沙情况相符合,说明结论合理、可信。前述两种方法均可推求有利于河道的高效输沙流量,但基于Copulas函数分析要以实测数据为依据,不能对未发生的不一致(造床流量不同)条件下的情况进行预测,即不能分析不同造床流量河床的高效输沙流量。而用秦毅、李子文的输沙模型则可以解决预测问题。(4)分析得出有利于河道高效输沙的水沙搭配条件是:用历时15日次洪输沙,现今造床流量Qc=150000m3/s下,高效输沙流量900~1000m3/s,上站含沙量5~6kg/m3,河段输出沙量约600万t,单位输沙水量170~200m3/t;随着河床调整未来造床流量会增加,当造床流量增加到2500m3/s时,高效输沙流量1500m3/s左右,上站含沙量8kg/m3左右,河段输出沙量约1500万t,单位输沙水量约128m3/t;Qc=3500m3/s时,用流量2000~2200m3/s,上站含沙量7~10kg/m3,河段输出沙量为2600~2800万t,此时单位输沙水量为90~100m3/t。随着河床调整未来造床流量增大时,需要的高效输沙流量越大,同时输沙更高效。上游水库参照此来调节,可维持三头河段的持续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3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内蒙,黄河,河段


黄河内蒙河段Fig.2-1InnerMongoliaofYellowRiver

输沙公式,输沙量,日最大


(a)输沙量 Ws(b)冲刷量-△ (a) Sand runoff of Ws(b) Scour amount of -△ 图 3-3 20 日最大次洪输沙公式计算 Qc=3500 m3/s 时的输沙量和冲刷量Fig. 3-3 Calculation of sediment discharge and erosion at Qc=3500 m3/s for the 20th maximum flooddischarge formul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毅;李子文;刘强;李时;陈星星;;黄河内蒙段泥沙组成与力学运动特征[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张晓华;;变化背景下黄河防洪减淤及流域发展对高效输沙需求的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6年09期

3 师长兴;;黄河上游内蒙古段河床演变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J];地理科学;2016年06期

4 李子文;秦毅;陈星星;王文海;吴秋琴;;2012年洪水对黄河内蒙古段冲淤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6年05期

5 王彦君;吴保生;钟德钰;王永强;;黄河内蒙古河段非汛期和汛期冲淤量计算方法(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6期

6 王彦君;吴保生;王永强;钟德钰;;黄河内蒙古河段非汛期和汛期冲淤量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2015年07期

7 唐华;林秀芝;胡恬;苏林山;;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冲淤变化与分布[J];人民黄河;2015年07期

8 吴保生;王永强;王彦君;周丽艳;;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及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特点[J];泥沙研究;2015年03期

9 吴保生;刘可晶;申红彬;周丽艳;;黄河内蒙古河段输沙量与淤积量计算方法[J];水科学进展;2015年03期

10 吴保生;郑珊;李凌云;;黄河下游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J];水利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坤霞;枯水流量频率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秦毅;黄河上游河流环境变化与河道响应机理及其调控策略——宁蒙河段为对象[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严军;小浪底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河道高效输沙水量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丹薇;基于Copula-CoVaR的原油期货与PTA期货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2 李子远;非一致性洪水遭遇风险分析及其对河道防洪影响评价[D];天津大学;2016年

3 刘乘麟;黄河内蒙河段泥沙来源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苏昕;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及输水输沙通道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李伟;Copula函数在多变量洪水联合分布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雨;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在干旱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2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72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