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超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特性及监控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21:04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这一区域已建和在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大多采用深埋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其中地下厂房结构多具有“大跨度、高边墙”的特点。近年来,更是新建了一批跨度大于30m,高度超过70m的超大型地下洞室。赋存于岩性不均、地应力场复杂、地质构造发育的深埋山体里,围岩的稳定性是工程施工期关注的重点。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拥有世界级罕见的跨度(34m),厂区断层错动带发育,且初始第一主应力与洞轴线大角度相交。拱圈围岩破坏现象突出,边墙下部C2层间错动带剪切变形明显。本文结合地质、物探、施工、监测资料,通过岩石力学理论、FLAC3D数值模拟、岩石蠕变理论、中性点理论等对拱圈及高边墙的变形破坏模式、空间分布特征、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围岩演化发展规律及相关性分析,合理构造影响因子,采用非线性回归建模的方法,建立地下洞室围岩监控模型。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建立了上游侧拱肩变形监测值“负增长”与围岩“弯曲折断”、“外鼓塌落”破坏现象的联系,并归于围岩“沿环向受剪”。提出用图示法,结合多点变位计的孔深-位移曲线和弹塑性理论推求松动圈半径R与“裂隙位移”。(2)发掘并总结开挖掌子面的距离效应,掌子面与测点垂直距离he在10m范围内围岩卸荷强烈,该阶段围岩变形约占总变形量的50%~55%。在同等开挖条件下,围岩性质越差,其卸荷响应越强烈。随开挖高程的降低,卸荷响应趋弱,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得到了衰减函数λ(x)。在洞轴方向上,开挖影响集中在测点前后2倍洞跨的范围内,该区域内位移增量约占总卸荷位移量的97%。(3)探究了高边墙浅层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应变能聚集、应力释放、下挖应力调整和应力趋稳阶段。由于软弱夹层的柔塑性,围压解除后错动带的应变能释放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时效特征明显。交叉洞口浅层围岩体存在两个方向的临空面,围岩变形对于施工响应灵敏,且变幅较大。(4)剖析了支护结构的工作性态,将锚杆应力变化型式分为“台阶状”、“一拉一压”、“荷载陡降”以及“局部突变”四类,前三者可分别归于“拉拔模型”、“拉剪模型”、“拉崩模型”,“局部突变”型锚杆应力受砂浆和围岩的约束作用,局部应力存在陡增陡降,不同测点间的应力表现出相互独立的特征。无粘结锚索荷载在张拉锁定后的50~80天内,预应力损失约2%~7%,衰减规律符合Richards函数。其后,锚索荷载应力与围岩变形的正相关关系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5)可视初始地应力、岩流层产状及软弱夹层的性质为地质构造变形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为“内因”。而施工及其他外荷载因素则为诱发软弱夹层变形的“外因”。“内因”决定着变形产生的“门槛”和型式,“外因”决定着变形产生的幅度和大小。(6)在定性研究围岩变形的演化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同类工程经验,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组合流变模型等分析手段在建立围岩变形监控模型方面做了探索性的尝试和研究。提出以卸荷回弹、振动荷载、时效(蠕变)因子建模,计算实例证明,对于变形向临空面发展的测点,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外延性。
【学位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V223;TV698.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围岩稳定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大型地下洞室安全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况
    2.2 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应力水平
    2.3 施工方案
    2.4 支护方案
        2.4.1 支护设计原则
        2.4.2 左岸地下厂房拱圈支护设计方案
        2.4.3 左岸地下厂房边墙支护方案
    2.5 监测布置
第3章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监测成果分析
    3.1 围岩破坏特征
        3.1.1 拱圈破坏特征
        3.1.2 边墙破坏特征
        3.1.3 层间错动带破坏特征
    3.2 围岩变形特征
        3.2.1 拱圈变形特征
        3.2.2 边墙变形特征
    3.3 支护结构响应特征
        3.3.1 锚杆应力响应
        3.3.2 锚索荷载响应
    3.4 地质构造错动、剪切
        3.4.1 位错量响应
        3.4.2 滑移剪切变形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围岩变形、破坏机制
    4.1 初始应力场的“源力”效应
        4.1.1 上游侧拱肩洞周环向剪切
        4.1.2 浅层边墙的应力控制型破坏
    4.2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2错动带滑移剪切'>        4.2.1 岩层产状与C2错动带滑移剪切
        4.2.2 地质结构面对边墙变形的控制作用
    4.3 施工进度的影响
    4.4 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荷载相关性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围岩变形的监控模型
    5.1 建模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5.2 模型因子的构造
        5.2.1 卸荷回弹变形分量
        5.2.2 振动变形分量
        5.2.3 时效变形分量
    5.3 模型参数的求解
    5.4 计算实例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宗;刘才华;;拉剪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力学分析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2 孟国涛;樊义林;江亚丽;何炜;潘益斌;李毅;;白鹤滩水电站巨型地下洞室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与工程对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3 Matthew A.Perras;Mark S.Diederichs;;Predicting excavation damage zone depths in brittle roc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6年01期

4 程丽娟;谭可奇;张志军;;长河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复合型变形破坏特征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16年01期

5 刘国锋;冯夏庭;江权;段淑倩;姚志宾;裴书锋;段兴平;周孟夏;;白鹤滩大型地下厂房开挖围岩片帮破坏特征、规律及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6 张伟;刘泉声;;基于剪切试验的预应力锚杆变形性能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8期

7 王俤剀;蔡德文;董瑜斐;孙璇;;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特征分析与控制[J];人民长江;2014年08期

8 田君;张鹏;袁平顺;;猴子岩水电站高地应力地下厂房顶拱开挖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13年06期

9 窦宝松;陈秀军;;边界元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0期

10 朱泽奇;盛谦;张勇慧;李扬帆;;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开挖损伤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巨能攀;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9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39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