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比较研究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V21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资源稀缺理论
2.1.3 自然-社会二元模式下水文循环理论
2.2 相关内涵界定
2.2.1 承载力的内涵
2.2.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概况
3.1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现状
3.1.1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流域分区及水环境
3.1.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量
3.1.3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4.1 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的划分
4.1.1 水环境系统
4.1.2 社会系统
4.1.3 经济系统
4.1.4 生态系统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4.2.2 构建指标体系
4.3 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4.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2 熵权法
4.3.3 综合指数法
4.3.4 TOPSIS模型
第五章 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比较分析
5.1 水资源承载力时间尺度差异分析
5.1.1 中部核心功能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分析
5.1.2 东部滨海发展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分析
5.1.3 南部功能拓展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分析
5.1.4 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分析
5.2 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尺度差异分析
5.2.1 中部核心功能区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
5.2.2 东部滨海发展区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
5.2.3 南部功能拓展区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
5.2.4 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提升对策
6.1 主要结论
6.2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升伟;陈方;杨斌;;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净水技术;2019年05期
2 赵红玲;陈俊旭;易琦;周键;;玉溪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7年05期
3 苏伟;刘景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长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动中的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4 杜娟;骆华松;胡志丁;;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测评[J];水资源研究;2010年02期
5 刘朝露;陈星;崔广柏;许钦;董凤军;王君诺;;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年01期
6 江津清;;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9年03期
7 杨天宇;;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9年02期
8 刘雁慧;李阳兵;梁鑫源;冉彩虹;;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05期
9 杨兰;白夏;戚晓明;汪艳芳;;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估[J];蚌埠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10 郑炜;;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视角的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伟洲;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5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马吉巍;基于优化配置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桂春雷;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8 朱双;流域中长期水文预报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韩雪;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伟;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亚男;黑龙港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分析[D];河北大学;2019年
2 徐彤彤;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韩伟超;滇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优化调控[D];云南大学;2017年
4 郑继兴;通辽市“十三五”时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董涛;基于承载过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李辉;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白雅洁;中国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
8 刘朔;鹤壁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9 田文凯;基于合理配置的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10 程绍增;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D];河北地质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2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4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