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一带一路”分区自然地理特征及水资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19:26
   “一带一路”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对沿线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自然地理特征与水资源的系统性研究非常缺乏,无法保障“一带一路”顺利实施,急需开展相关工作。鉴于此,本文在“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划定及其水资源分区的基础上,基于多源全球数据,从多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特征,从水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关系等两个视角入手,进行了“一带一路”水资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划定及其水资源分区。基于国家政策、文献、权威新闻、古丝绸之路研究,依次确定了“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主体路线和主体水资源区,主体水资源区面积为1877.00×10~4 km~2;构建了包含分区原则、方法、命名与编码规则的“一带一路”水资源分区方法体系,将“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划分为11个水资源一级区、50个二级区和414个三级区。(2)基于水资源分区的“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基于SRTM DEM数据,以高程、坡度、坡向为依据研究了分区地形地貌特征;基于NOAA数据库降水数据、worldclim数据库气温数据、国家遥感中心发布的全球2015年植被覆盖数据,分别研究了降水量、气温、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统计了降水量和气温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等参数;基于GLCNMO土地利用数据集,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热图、土地利用重要性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综合程度指数等,研究了2003-2008年和2008-2013年分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基于HWSD土壤数据库,采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得到景观生态学指标,研究了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3)“一带一路”水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空间分布匹配性研究。基于用水结构指数、产业结构指数,研究了不同产业用水量和GDP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为依据研究了不同产业用水量和GDP的空间集聚效应;采用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状况。(4)“一带一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基于自然地理数据集,构建了“一带一路”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和谐度方程评价方法,在栅格尺度上进行了“一带一路”本底情况的土地耕种适宜性评价;以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本底情况和2013年分区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差异;采用泰尔指数及其空间分解方法,研究了“一带一路”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在一级区与二级区之间的差异。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V213.4
【部分图文】:

示意图,相互关系,内容,示意图


主要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示意图,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示意图,主体水,资源,路线


图 2.1 “一带一路”主体路线及主体水资源区示意图[14](基于审图号为 GS(2018)4801 的底图绘制)2.2 “一带一路”水资源分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长林;;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特征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年03期

2 杨云萍;;地理综合题解题指导课的有效性诊断——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为例[J];考试周刊;2017年70期

3 叶一君;;从英语习语看英国自然地理特征[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忠暖;松华坝水源区自然地理特征与资源利用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5 凌孟华;;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论小说《红岩》与重庆民俗文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凌孟华;;《红岩》文本的重庆自然地理特征描写论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7 蔡子怡;;浅谈黄岩区综合自然地理特征[J];中华辞赋;2018年07期

8 聶樹人;;对陕西自然地理特征的一些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心理学 自然科学版);1960年01期

9 徐俊鸣;;广东的自然地理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02期

10 郑福宽;;从辽宁东部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谈森林经营方针[J];林业科技;198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郝林钢;“一带一路”分区自然地理特征及水资源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秀玲;关于初中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学习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尹晓民;小城镇的特色及其塑造[D];天津大学;2006年

4 春霞;哲里木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孙吉;岷江上游历史文化景观与环境动因[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3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43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