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某水电站坝址区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V223.1
【部分图文】:
澜沧江在西藏境内河段长约 450km(昌都-盐井),河流由北向南流动,总体流动方E,河流对河谷造成冲击,形成了典型的 V 形峡谷,右岸比左岸更加山高坡陡,水,天然方面的落差 877m,平均比降 2.77‰,多年平均流量 481m3/s~676m3/s。因有较好的水利水电建设条件,径流丰沛稳定、河流清澈,梯级发电效益巨大。然而期间,青藏高原的构造运动一直在发生改变,受到河流冲击,河谷下切剧烈,形成形地貌;再然后,坡体内部的地应力和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等让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等工程出现很多问题,如边坡稳定性、岩体结构和岩体质量问题等(黄润秋,2001;2电站建设在经济告诉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水电站分级的理论研究。班达水电站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和左贡县境内澜沧江河段。坝址位于察雅县巴汇入口河段,是澜沧江上游(西藏境内河段)水电规划推荐七级开发方案中的第四班达水电站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74937 km2,多年平均流量 618m3/s。根据规划情况蓄水位 3054 m,相应库容 9.38 亿 m3,水库具有周调节性能,电站装机 1000MW,2.12MW,平均一年的发电量为 52.34 亿 Kw.h。
图 1-2 班达水电站上坝址地形地貌图达水电站坝址区的独特的地质条件,让岩体结构面的发育较为明显。坝址区出露状态,平硐终发现岩脉较为发育,平硐内离硐口近的一端岩体完整性较差,随着完整性系数较好。鉴于现场勘察地形地貌以及对平硐的详勘发现,边坡岩体风化;坝区英安岩体内断层构造结构面较发育,以Ⅲ级中型断层(f)及卸荷裂隙为裂隙、Ⅴ级的节理裂隙为主要部分。坝址区的软弱结构面、Ⅴ级优势结构面对边与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西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班达水电站所处的地质到冻融、地震影响。这些条件影响着岩体质量的分级(邹俊,2016)。此,本人以“澜沧江某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质量评价”为研究对象,鉴于现场的地和平硐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并结合室内外数据的整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定该坝址区边坡岩体的风化卸荷划分界限。通过室外单轴、三轴等实验,获取坝抗压强度等进一步较为准确地评价班达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质量分级。
图 2-1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图2)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分区藏高原断块区新构造运动的迹象是,剧烈的垂直方向的隆升和块体的水平移动。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阶段性和新生性三方面,空间上呈现差异性等特性。据新构造运动发育历史、运动方式、运动幅度及其造成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地貌动等的差异,研究区新构造区可划分的如表 2-1 所示。表 2-1 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分区表(据贵阳院)一级区 二级区 三级区部强隆区(Ⅰ)川青面状强隆区(Ⅰ1)川西面状强隆区(Ⅰ2)雅江断隆(Ⅰ2-1)理塘-木里断隆(Ⅰ2-2)三江深切割强隆区(Ⅰ3)念青唐古拉-高黎贡山断隆(Ⅰ4)念青唐古拉断隆(Ⅰ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爱清;汪斌;;基于岩体质量指标BQ的岩质边坡工程岩体分级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王明华;白云;张电吉;;含软弱夹层岩体质量评价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3 陈昌彦,王贵荣;各类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4 李强;BP神经网络在工程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3期
5 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6 聂德新,韩爱果,巨广宏;岩体风化的综合分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7 李胜伟,李天斌,王兰生;边坡岩体质量分类体系的CSMR法及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8 何浏,赵金,杨芷华;模糊灰色理论在围岩类别评定中的应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2000年04期
9 杜时贵,许四法,杨树峰,程俊杰,王思敬;岩石质量指标RQD与工程岩体分类[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10 徐卫亚,喻和平,谢守益,徐瑞春;清江隔河岩坝基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浩;西部水电工程倾倒变形体岩体质量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魏云杰;中国西南水电工程区峨眉山玄武岩岩体结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俊;高寒山区深切河谷碎裂松动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许峰;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左坝肩岩体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建荣;如美水电站边坡碎裂岩体成因机理及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0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5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