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受水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19:2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更是众多资源当中最为重要,也是如今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为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修建了一系列的调水工程,然而受水区在享受调水工程带来的干净清洁的水资源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时,调水区不但不能从中受益,反而承受着巨大的水资源保护成本。在此背景下,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等角度探讨了进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并从其理论基础出发概括得出生态补偿实践应遵循的公平、受益者补偿和科学合理的原则,阐述了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内涵。其次,在总结归纳生态补偿标准制定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从受益者补偿原则出发,提出以水资源安全突变模型分析受水区缺水状况,并由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水资源影子价格确定缺水经济损失,为费用分析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和支撑。以南水北调受水区北京市为实例进行了验证,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与调水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比例关系,佐证了补偿标准的实用性。随后,对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过程进行了梳理,对主要的生态补偿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就市场模式下结合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进行生态补偿效果评估的重要性。最后,基于实例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对生态补偿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生态补偿费用转移模式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V68;X322
【部分图文】:

路线图,路线,研究技术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超曲面,尖点突变


界点由 V '( x ) 0决定,该方程的几何图形是一面(如图 3-1),即:34 x 2u x v 0)二次求导,得到奇点方程为:212 x 2u 0)消去 x 得到分歧集方程为:3 2B 8u 27v 0 的平衡超曲面,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突变的机即分歧集 B,超曲面上的点在折叠曲线的边缘变化,平衡超曲面逐渐发生扭曲并产生折叠。能的平衡位置,上下两部分是稳定的,中间部中间的折叠线,系统状态就会发生突变,据此判别式3 2 8u 27v 0时,系统发生突变。因目标就是找出这个突变的区间 0,从而进行

线路图,南水北调,线路图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 南水北调北京受水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4.1 研究对象概况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形成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线路具体情况见图 4-1。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与长、黄、淮、海四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整体布局,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实现南北均衡、东西互济的基础性工程。从西至东,预计三条线路至 2050 年的调水量将分别达到:170 亿 m3,130 亿 m3和 148 亿 m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贾若祥;高国力;;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2 毛德华;胡光伟;刘慧杰;李正最;李志龙;谭子芳;;基于能值分析的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3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10期

4 邵帅;;基于水足迹模型的水资源补偿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4期

5 程辉;尚琳琳;牛彦涛;冯蕾;;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北京市需水量预测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7期

6 张玉山;李继清;梅艳艳;王霭景;;基于突变理论的天津市水资源安全阈值分析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肖军;;日德美受益者负担金制度及其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高媛媛;王红瑞;许新宜;高雄;史秋阳;;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2期

9 郦建强;王建生;颜勇;;我国水资源安全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水利;2011年23期

10 刘世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综述[J];求实;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常亮;基于准市场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贾玉娇;利益协调与有序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4 史淑娟;大型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俐;中美生态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严婷婷;河北省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毛占锋;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5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65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