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水轮机内部流场湍流模型适用性探究及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9 17:36
   水轮机为水力发电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流场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着水轮机的效率及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本文选用挪威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以混流式水轮机F-99为研究对象,建立蜗壳及导水机构、转轮、尾水管各部件三维流域模型,并划分网格,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为探究湍流模型在水轮机内部流场计算中的适用性,选取三种典型工况,即小流量、最优及大流量工况,采用RNG k-?、Realizable k-?与k-ωSST三种湍流模型,稳态求解水轮机内部流场流动状况,得到尾水管处测量线上的速度分布及转轮扭矩值,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湍流模型的精确度,为后续非稳态计算选用更为合适的湍流模型提供参考,以求提高计算的精确度。根据对湍流模型适用性的探究结果,小流量工况下选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最优及大流量工况下选用k-ωSST湍流模型,对水轮机内部流场进行非稳态求解计算,分析各过流部件内部流场的流动状态,包括蜗壳及导水机构、轮转、尾水管内部速度场与涡结构的分布情况,将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点处压力值及压力脉动,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进行误差分析,并推断压力脉动的产生,主要由于转轮转动产生的动静干涉所引起,为水轮机内部流场数值求解的精确度和机组的稳定运行方面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K730
【部分图文】:

柱状图,中国河流,数量统计,柱状图


开发仍需加快,西电东送项目的具体落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且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无疑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疆土广阔,水资源的储存量非常丰富。根据统计如图1.1所示,在我国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以的上河流有45203条,所有河流加起来的总共长度在150.85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909条,加起来的长度也有111.46万公里;有2221条河流是流域面积是超1000平方公里以上,总共的长度为38.65万公里;河流流域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就比较少,只有228条,总共的河流长度为13.5万公里[2]。图 1.1 中国河流数量统计柱状图目前,水电站共有46758座

视图,平台


PHOENICS CHAM 公司开发拥有丰富的网格系统、专业性较强的模块,可针对性的解决建筑、空气调节、电子元件、爆炸燃烧等问题。FLUENT ANSYS 公司收购提供压力基的分离算法、密度基的耦合显式算法、密度基的耦合隐式算法;可高效解决瞬态湍流与叶轮流场等问题。FLUENT集成到ANSYS Workbench平台后,其使用方法有了一些新特点。ANSYS Workbench提供了多种先进工程仿真技术的基础框架,全新的项目视图概念将整个仿真过程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引导用户通过简单的鼠标拖曳操作完成复杂的多物理场分析流程[64]。

水轮机,三维模型,导水机构,流域


轮机主要部件分为蜗壳及导水机构、转轮和尾水管,基于三维建模软件UG对水轮机蜗壳及导水机构部件的流域、转轮流域及尾水管流域分别编辑并进行装配,水轮机流道三维模型如图3.1所示。图 3.1 水轮机全流域三维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飞;吉哲鹏;;中国水电期待重塑[J];瞭望;2016年Z1期

2 李文锋;冯建军;罗兴锜;卢金玲;吴广宽;;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内部瞬态流动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07期

3 冯建军;武桦;吴广宽;郭鹏程;罗兴锜;;偏工况下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数值仿真及其改善措施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9期

4 张祥和;;水电业可持续发展及水电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5期

5 陈玮;;混流式水轮机稳定运行的主要水力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2期

6 张来平;贺立新;刘伟;李明;张涵信;;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高阶精度格式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3年02期

7 王文全;闫妍;张立翔;;混流式水轮机跨尺度流道内复杂湍流的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3期

8 黄礼铿;高正红;左英桃;;一种快速稳健的并行多块结构动网格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9 梁维燕;;持续调整电源结构 大力开发水力发电[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6期

10 朱帆;赵又群;;Hypermesh和GAMBIT在CFD应用中的优势对比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2876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76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