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父子型窝塘地形变化探讨窝崩机理

发布时间:2021-01-12 07:22
  窝崩涉及水与土的交互作用,因其发展速度快,且位于水下难以观测,故其发展过程和运移规律很难掌握,对窝崩的成因机理也存在不同观点。选择长江下游和畅洲左汊洲头进口侧2012年发生的窝崩(子窝崩)作为研究对象,此窝崩是在原已发生窝崩(父窝崩)的窝塘湾腰上的继发性窝崩,比较了父窝塘及口门附近长江深槽窝崩前4年的地形变化,发现窝崩口门外长江地形呈淤积状态,这与已往认为窝崩是由深槽冲蚀引起的概念不相符。父窝塘上湾腰地形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淤积,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窝崩前无地形资料比较,根据水文资料分析,推测为冲刷,说明在较浅槽一个水文年内的河床冲刷可引发窝崩。子窝崩发生前后,父窝塘下部区域地形变化不大,说明窝崩产生的泥沙在近底层向较低处输移,对周边相对较高河床地形影响不大。 

【文章来源】: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父子型窝塘地形变化探讨窝崩机理


父子窝塘示意

深槽,单位,等高线,区域


与深槽区域地形淤积相关,父窝塘上部腰区域靠近深槽的部分也出现淤积,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深槽淤积尚未影响到此区域,-45和-40 m等高线变化不大,而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此区域淤积较大,原-45和-40 m都淤积到-40和-35 m之间,淤积了5 m多(图4)。变化较为复杂的是-35~-15 m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的变化主要是沿父窝崩形成的弧形冲刷槽进行。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区域内地形主要呈冲刷状态,-35 m等高线向内(方向远离长江深槽,下同)移了31.2 m,-30 m的向内移了34.3 m,-25 m等高线移动最大,向内移了58.5 m。2010年11月与2012年2月间,区域内地形主要呈淤积状态,-35 m等高线向后回淤后退了22.5 m,-30 m回淤后退了24.3 m,-25 m等高线后退了31.9 m。说明窝崩前父窝塘上部区域地形呈先冲后淤状态。2.3窝崩前父窝塘下部区域地形

地形图,地形,年份,区域


选取子窝崩发生前后最近的两次地形,2012年2月和2012年12月的测量地形,两者的地形图比较见图2。两者最大差别是在父窝塘上湾腰形成了1个口门宽度约360 m,伸入滩面纵深达430 m,容积有359×104 m3的子窝塘。图5 父窝塘下部区域不同年份地形变化(单位: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滑型窝崩特征及概化模拟试验[J]. 张幸农,陈长英,假冬冬,应强,张思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04)
[2]流滑型崩岸河岸侧蚀模式初探[J]. 假冬冬,张幸农,应强,陈长英,张思和.  水科学进展. 2011(06)
[3]三江口窝崩及抢护[J]. 章志强,臧英平,仲琳,应强,袁胜英.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02)
[4]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J]. 王媛,李冬田.  岩土力学. 2008(04)
[5]长江中下游河道“口袋型”崩窝形成机理初步研究[J]. 余文畴.  人民长江. 2007(06)
[6]长江马湖堤崩岸形态及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 金腊华,王南海,傅琼华.  泥沙研究. 1998(02)



本文编号:2972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972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