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料场交通洞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1-01-18 16:35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料场交通洞长度长,洞径断面大,地质情况差,易发生塌方。为防止发生因塌方造成的安全事故,现场采用了工字钢拱架、石渣回填、C20混凝土回填、C20喷射混凝土,二期衬砌土,顶部喷砂、固结灌浆等支护方式。该支护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为料场交通洞按时贯通提供有利的施工条件。该工程塌方处理经验可为类似施工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快报. 2020,41(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料场交通洞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塌方段施工示意(尺寸单位:mm)

拱架,锚杆,吹填,泵管


(4)为保证回填C20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洞顶以上3 m,采用机械配合人工,预埋满足浇筑不同纵向长度的混凝土泵管。泵管预埋在顶拱部位两侧,每根相同长度的泵管可视情况放置3~6根,交替布置。出料管口高出浇筑层面20~30 cm,管路布置详见图2。塌方段上部出现较大的空腔,为防止空腔掉落的块石产生冲击力,致使永久性支护受到破坏,故进行吹填缓冲层的施工。预埋两排吹填管(3~6根),吹填管釆用φ108PVC管。在浇筑仓位预埋2~4根中42通气管,排气管出口高程高于缓冲层50~80 cm。为防止塌方段出现较大的裂隙水或地下水渗流情况,提前预埋一定水量的排水管,排水管选用φ80钢管或PVC管,以确保坍腔内的来水能及时排出。

围岩,断面,观测点,项目名称


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频率,对观测断面进行观测记录,并填写围岩收敛变形记录表。记录表需对观测断面揭露岩石情况进行描述,记录项目有:项目名称、测线、断面桩号、断面编号、开挖时间、观测点安装时间、围岩类别等。观测内容包括:测量日期、钢尺长度、3次数显读数平均值、温度修正值等。围岩收敛变形记录表样见图3,记录数据对照表2中的隧洞周边允许位移相对值[2]。5 施工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隧洞围岩收敛变形监测数据分析[J]. 李世民,李世阳,苑广会,李驱.  云南水力发电. 2012(06)
[2]某水电站隧洞工程的塌方处理[J]. 田毅.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8(12)



本文编号:2985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985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