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渭河干流下游造床流量与有效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20 16:17
  为研究渭河下游河流演变关键特征流量的变化特性,采用改进的马卡维也夫法与水沙频率组合法,计算并分析了咸阳、临潼与华县水文站的造床流量与有效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造床流量、有效流量与平滩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流量在1934—2014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含沙量在1980年前呈增加趋势,此后至2014年急剧下降;造床流量由1980—1989年之前的561~1 586 m3/s减小到之后的254~885 m3/s;有效流量除了华县站在1930—1959年时段内急剧减小外,其他年份波动变化。在空间上,造床流量除了临潼站在1990—1999年大于下游华县站之外均呈现下游大于上游的特点;有效流量除了临潼站在1970—1979年小于上游咸阳站和在2000—2009年略大于下游华县站之外也呈现下游大于上游的特点,这与径流量的沿程增大密切相关。年均径流量、含沙量与输沙率对造床流量影响较大,而含沙量与输沙率对有效流量影响较小。在渭河下游,平滩流量最大,造床流量次之,有效流量最小,三者并不一致,采用平滩流量法计算渭河下游的造床流量是不合适的。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渭河干流下游造床流量与有效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咸阳水文站年际水沙变化

造床流量,水文站,渭河,干流


通过线性回归方法中的R2指标检验幂函数拟合成果,咸阳站R2为0.587 4~0.788 5,临潼站R2为0.557 8~0.730 4,华县站R2为0.627 1~0.805,均大于0.55,拟合结果较好,数据具有一定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绘制1930—2015年咸阳、临潼与华县水文站的造床流量变化(图2)。在时间上,3个水文站的造床流量均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小。其变化范围由1980—1989年之前的561~1 586 m3/s减小到之后的254~885 m3/s。在空间上,除了1990—1999年临潼站的造床流量大于同时段的华县站之外,其余同时段的造床流量均呈现下游大于上游的特点,如2000—2009年时间段内,咸阳、临潼与华县水文站的造床流量分别为281,723,885 m3/s。3.3 有效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有效流量,渭河,造床流量,干流


径流量与含沙量是影响造床流量的主要因素,张为等[22]认为长江中下游的径流量与造床流量呈正相关关系,陈栋等[23]认为输沙量对造床流量有重要影响。点绘渭河下游各站的年径流量、含沙量、输沙率与特征流量的关系见图4。可以看出,造床流量随着年均流量、含沙量和输沙率的增大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径流量由于汇水而沿程增加,也导致了造床流量的沿程增大,有效流量随径流量增大也呈增加趋势,与马元旭等[4]针对无定河流域研究有效流量和径流量关系的结论一致。但是有效流量对含沙量和输沙率变化的响应相对不明显。图4 造床流量和有效流量与年径流量、含沙量和输沙率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建库前后下荆江有效流量研究[J]. 陈栋,余明辉,朱勇辉.  水科学进展. 2018(06)
[2]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张为,高宇,许全喜,袁晶.  水科学进展. 2018(03)
[3]辽河干流中下游河段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及有效流量分析[J]. 宝婉宁,郭维东,李翔,曲涛.  泥沙研究. 2018(02)
[4]渭河下游河道造床流量及过洪能力变化分析[J]. 张冰洁,王灵灵,薛亚莉,曲艳.  陕西水利. 2018(01)
[5]有效流量研究及应用现状[J]. 袁敏洁,徐梓曜,江恩慧,郜国明.  人民黄河. 2015(06)
[6]渭河下游平滩流量影响因子相关分析[J]. 李文文,吴保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1(S1)
[7]无定河流域悬移质有效输沙流量分析[J]. 马元旭,许炯心,黄河清.  泥沙研究. 2010(03)
[8]渭河下游河道输水能力与断面形态响应关系研究[J]. 戴清,胡健,袁玉萍,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03)
[9]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与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研究[J]. 陈建国,胡春宏,董占地,刘大滨.  泥沙研究. 2006(05)
[10]渭河下游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响应关系研究[J]. 马雪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03)

博士论文
[1]造床流量为参数的冲积河流输沙量模型研究及应用[D]. 李子文.西安理工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近代渭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研究[D]. 陈星星.西安理工大学 2017
[2]渭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 柴雪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89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989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