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流域枯水流量概率特征及成因与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05:43
选用6种概率分布函数对南渡江流域龙塘和三滩水文站最小连续7日平均流量(极值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皮尔逊Ⅲ概率分布函数在南渡江流域拟合效果最优;龙塘站极值流量在1985年发生变异,三滩站在1997年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流量总体均比变异前大,流域2003年后极值流量存在下降趋势,枯水发生频率有所增加; 1985年后,降水量增多、水利工程和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得龙塘站枯水流量迅速上升,2003年后枯水径流的下降主要与降水相关;三滩站在1997年变异前枯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和降雨有关,流域内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和降水量的上升是造成三滩枯水流量1997年上升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 2020,4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龙塘站极值流量理论与经验概率分布曲线以及累积分布函数曲线
通过检验变异点分析(见表4),H0表示假设两组的总体分布相同,拒绝H0,表示接受H1,即两组的总体分布不同,存在变异点。龙塘水文站在1985年其检验量Z为5.85(最大),是1个比较显著的变异点。变异前平均流量为16.33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38.96 m3/s,变差系数为0.33。由此可以看出,变异前极值流量呈缓慢递增的趋势,极值流量年间变化不大,但在1985年极值流量发生突变,流量增大,2003年后的极值流量呈递减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要比变异前的极值流量要大。整体上,变异后的极值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极值流量要大。而三滩站在1997年检验量Z为3.785(最大),极值流量在1997年发生变异。变异前的平均流量为3.71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7.04 m3/s,变差系数为0.29。同样也是变异后的整体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流量大,由于三滩站的流量小,三滩站变异前后流量变化的幅度比龙塘要小(见图3)。极值流量也在2003年后均呈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先是骤减,然后下降趋势趋于平滑,变得稳定。
而三滩站在1997年检验量Z为3.785(最大),极值流量在1997年发生变异。变异前的平均流量为3.71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7.04 m3/s,变差系数为0.29。同样也是变异后的整体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流量大,由于三滩站的流量小,三滩站变异前后流量变化的幅度比龙塘要小(见图3)。极值流量也在2003年后均呈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先是骤减,然后下降趋势趋于平滑,变得稳定。3.4 不同重现期对应的极值流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渡江龙塘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及成因分析[J]. 吴际伟,纪义彤,朱丽蓉,叶长青. 人民珠江. 2018(08)
[2]基于PPCC检验的径流指数对汾河上游水文干旱演变分析[J]. 赵茹欣,赵雪花. 水力发电. 2016(07)
[3]南渡江入海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李瑞娴,李龙兵,李海朋,刘柏静,叶长青. 水力发电. 2015(08)
[4]南渡江流域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J]. 张亚杰,吴慧,吴胜安,陈升孛.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6)
[5]海南省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对策[J]. 刘贤词,岳平,邢巧,吴晓晨. 水利经济. 2014(05)
[6]全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 成福云,孙远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13(05)
[7]海南岛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的盐度变化特征[J]. 龚文平,王道儒,赵军鹏,莫文渊. 海洋通报. 2012(06)
[8]枯水研究进展[J]. 殷福才,王在高,梁虹. 水科学进展. 2004(02)
[9]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 周芬,郭生练,肖义,徐长江. 水电能源科学. 2003(03)
[10]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J]. 许炯心. 水利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渭河流域关中段径流过程变异点诊断研究[D]. 拜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1753
【文章来源】:水力发电. 2020,4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龙塘站极值流量理论与经验概率分布曲线以及累积分布函数曲线
通过检验变异点分析(见表4),H0表示假设两组的总体分布相同,拒绝H0,表示接受H1,即两组的总体分布不同,存在变异点。龙塘水文站在1985年其检验量Z为5.85(最大),是1个比较显著的变异点。变异前平均流量为16.33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38.96 m3/s,变差系数为0.33。由此可以看出,变异前极值流量呈缓慢递增的趋势,极值流量年间变化不大,但在1985年极值流量发生突变,流量增大,2003年后的极值流量呈递减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要比变异前的极值流量要大。整体上,变异后的极值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极值流量要大。而三滩站在1997年检验量Z为3.785(最大),极值流量在1997年发生变异。变异前的平均流量为3.71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7.04 m3/s,变差系数为0.29。同样也是变异后的整体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流量大,由于三滩站的流量小,三滩站变异前后流量变化的幅度比龙塘要小(见图3)。极值流量也在2003年后均呈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先是骤减,然后下降趋势趋于平滑,变得稳定。
而三滩站在1997年检验量Z为3.785(最大),极值流量在1997年发生变异。变异前的平均流量为3.71 m3/s,变差系数为0.48;变异后的平均流量为7.04 m3/s,变差系数为0.29。同样也是变异后的整体流量要比变异前的流量大,由于三滩站的流量小,三滩站变异前后流量变化的幅度比龙塘要小(见图3)。极值流量也在2003年后均呈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先是骤减,然后下降趋势趋于平滑,变得稳定。3.4 不同重现期对应的极值流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渡江龙塘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及成因分析[J]. 吴际伟,纪义彤,朱丽蓉,叶长青. 人民珠江. 2018(08)
[2]基于PPCC检验的径流指数对汾河上游水文干旱演变分析[J]. 赵茹欣,赵雪花. 水力发电. 2016(07)
[3]南渡江入海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李瑞娴,李龙兵,李海朋,刘柏静,叶长青. 水力发电. 2015(08)
[4]南渡江流域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J]. 张亚杰,吴慧,吴胜安,陈升孛.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6)
[5]海南省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对策[J]. 刘贤词,岳平,邢巧,吴晓晨. 水利经济. 2014(05)
[6]全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 成福云,孙远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13(05)
[7]海南岛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的盐度变化特征[J]. 龚文平,王道儒,赵军鹏,莫文渊. 海洋通报. 2012(06)
[8]枯水研究进展[J]. 殷福才,王在高,梁虹. 水科学进展. 2004(02)
[9]P-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 周芬,郭生练,肖义,徐长江. 水电能源科学. 2003(03)
[10]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J]. 许炯心. 水利学报. 2000(01)
硕士论文
[1]渭河流域关中段径流过程变异点诊断研究[D]. 拜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1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2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