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足迹及虚拟水时空分异规律
发布时间:2021-02-08 10:05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陕西省地处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劣,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最早实施的区域之一。本文基于生态足迹方法与模型,定量化研究陕西省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刻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并空间化表达陕西省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以评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对陕西省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虚拟水”概念,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陕西省农产品生产虚拟水量进行分析,作为生态足迹分析的补充。研究结论如下:(1)1995年至2010年,由于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措施的作用,陕西省土地类型布局发生了较大改变,耕草地减幅较大,林地增幅较大,其它各类土地略有增长;从坡度分级来看,8°至35°之间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较大,8。以下的水域、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幅较大;从空间来看,陕北和陕南地区林地变化明显。(2)1995年至2010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能源足迹增幅最大,生态承载力在2000年时略有增加,至2010年减少,整体上趋向减少,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从各土地类型来看,耕草地和水域承载力减少,林地和建筑用地承载力增加;空间上,生态足...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结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趋势
1.3 虚拟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指标计算
2.2.2 空间显性分析
2.2.3 数据处理
3 陕西省土地利用状况
3.1 土地利用动态
3.2 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及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4.1 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 市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1 市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2 市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构时间变化
4.3 分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4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
4.4.1 人口密度空间格局
4.4.2 生态足迹空间格局
4.4.3 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
4.5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4.6 本章小结
5 陕西省农产品生产虚拟水分析
5.1 农产品生产虚拟水时间变化
5.2 农产品生产虚拟水空间格局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足迹研究综述[J]. 吴孟孟,贾培宏.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8)
[2]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 刘建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陕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 姬艳梅,王小文,梁宝翠,洪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4]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何浩,黄晶,淮贺举,童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5]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J]. 谢高地,曹淑艳,鲁春霞,肖玉,章予舒.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1)
[6]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J]. 岳东霞,马金辉,巩杰,熊友才,宋雅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7]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谭秀娟,郑钦玉. 生态学报. 2009(07)
[8]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J].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 资源科学. 2008(06)
[9]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01)
[10]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J]. 胡海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6)
博士论文
[1]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李宏.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3752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结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趋势
1.3 虚拟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指标计算
2.2.2 空间显性分析
2.2.3 数据处理
3 陕西省土地利用状况
3.1 土地利用动态
3.2 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及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4.1 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 市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1 市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2.2 市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构时间变化
4.3 分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间变化
4.4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
4.4.1 人口密度空间格局
4.4.2 生态足迹空间格局
4.4.3 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
4.5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4.6 本章小结
5 陕西省农产品生产虚拟水分析
5.1 农产品生产虚拟水时间变化
5.2 农产品生产虚拟水空间格局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足迹研究综述[J]. 吴孟孟,贾培宏.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8)
[2]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 刘建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陕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 姬艳梅,王小文,梁宝翠,洪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4]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何浩,黄晶,淮贺举,童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5]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J]. 谢高地,曹淑艳,鲁春霞,肖玉,章予舒.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1)
[6]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J]. 岳东霞,马金辉,巩杰,熊友才,宋雅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7]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谭秀娟,郑钦玉. 生态学报. 2009(07)
[8]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J].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 资源科学. 2008(06)
[9]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01)
[10]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J]. 胡海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6)
博士论文
[1]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李宏.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3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2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