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高速水流聚脲基涂层剥离破坏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18:33
冲磨和空蚀破坏是水利水电设施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泄洪建筑物通常喷涂聚脲基涂层来提高抗冲耐磨性能,但在泄洪高速水流速度作用下抗冲磨聚脲基涂层的剥离破坏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基于高速水流的流态形式,提出了高速水流对泄洪建筑物的力学作用模型,水流作用对泄洪建筑物的载荷主要包括拖曳力、冲击力、脉动力和上浮力;采用内聚力模型表征聚脲基涂层与泄洪建筑物防护体界面的剥离破坏过程,建立了高速水流聚脲涂层的剥离破坏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元形式方程、本构关系以及损伤起始原则、演化原则和接触碰撞模型.通过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基底的剥离破坏试验,分析了不同剥离倾角下界面剥离破坏的拉应力与倾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聚脲涂层剥离破坏过程中应力-位移变化关系.根据剥离破坏试验计算了界面剥离破坏断裂模型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为泄洪建筑物的抗冲耐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界面剥离破坏模型示意图
内聚力模型示意图
裂缝边界条件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维混凝土在高流速输水渠道防冲耐磨衬砌中的设计与应用[J]. 张寅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4)
[2]三点弯曲模式下C/SiC复合材料界面脱粘强度的数值模拟[J]. 宿树达,任成祖,李远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1)
[3]海洋地震工程流固耦合问题统一计算框架[J]. 陈少林,柯小飞,张洪翔. 力学学报. 2019(02)
[4]基于ALE有限元法的流固耦合强耦合数值模拟[J]. 何涛. 力学学报. 2018(02)
[5]飞机尾涡演变及快速预测的大涡模拟研究[J]. 林孟达,崔桂香,张兆顺,许春晓,黄伟希. 力学学报. 2017(06)
[6]水压和变形下嵌缝材料设计及黏接层破坏机理研究[J]. 李炳奇,张宇弛,李泽阳,刘小楠. 水利学报. 2017(07)
[7]伸缩缝防渗结构聚脲基涂层剥离破坏研究[J]. 李炳奇,张宇弛,刘小楠,李泽阳. 水利学报. 2017(01)
[8]改性环氧砂浆抗冲磨材料性能研究[J]. 张振忠,汪在芹,陈亮. 水力发电. 2016(06)
[9]抗冲耐磨混凝土在向家坝水电站中的应用[J]. 徐小伟,范增柏. 水利水电技术. 2015(S1)
[10]钢渣高性能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试验[J]. 信玉良,侍克斌,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吴福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4(06)
硕士论文
[1]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胶接接头界面失效机理研究[D]. 胡振虎.浙江大学 2018
[2]澜沧江丁坝局部冲刷试验及其防护研究[D]. 蔡荣.重庆交通大学 2012
[3]挑流冲坑内的水流脉动特性及冲刷机理研究[D]. 邹鹏飞.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80714
【文章来源】:力学学报. 2020,52(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界面剥离破坏模型示意图
内聚力模型示意图
裂缝边界条件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维混凝土在高流速输水渠道防冲耐磨衬砌中的设计与应用[J]. 张寅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4)
[2]三点弯曲模式下C/SiC复合材料界面脱粘强度的数值模拟[J]. 宿树达,任成祖,李远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1)
[3]海洋地震工程流固耦合问题统一计算框架[J]. 陈少林,柯小飞,张洪翔. 力学学报. 2019(02)
[4]基于ALE有限元法的流固耦合强耦合数值模拟[J]. 何涛. 力学学报. 2018(02)
[5]飞机尾涡演变及快速预测的大涡模拟研究[J]. 林孟达,崔桂香,张兆顺,许春晓,黄伟希. 力学学报. 2017(06)
[6]水压和变形下嵌缝材料设计及黏接层破坏机理研究[J]. 李炳奇,张宇弛,李泽阳,刘小楠. 水利学报. 2017(07)
[7]伸缩缝防渗结构聚脲基涂层剥离破坏研究[J]. 李炳奇,张宇弛,刘小楠,李泽阳. 水利学报. 2017(01)
[8]改性环氧砂浆抗冲磨材料性能研究[J]. 张振忠,汪在芹,陈亮. 水力发电. 2016(06)
[9]抗冲耐磨混凝土在向家坝水电站中的应用[J]. 徐小伟,范增柏. 水利水电技术. 2015(S1)
[10]钢渣高性能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试验[J]. 信玉良,侍克斌,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吴福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4(06)
硕士论文
[1]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胶接接头界面失效机理研究[D]. 胡振虎.浙江大学 2018
[2]澜沧江丁坝局部冲刷试验及其防护研究[D]. 蔡荣.重庆交通大学 2012
[3]挑流冲坑内的水流脉动特性及冲刷机理研究[D]. 邹鹏飞.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8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8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