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洞室软岩开挖卸荷-流变与支护时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0:21
由于软岩的流变特性,深埋软岩洞室开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围岩变形持续发展,支护不当或不及时支护极易引发洞室围岩失稳.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大渡河丹巴水电站工程为背景,以室内试验为基础,开展软岩卸荷力学参数劣化分析,确定开挖卸荷、开挖卸荷-流变的计算参数,对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深埋软岩开展开挖卸荷-流变与支护时机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洞室的流变变形在选取的4种二次支护时机中均为5年左右洞室变形基本收敛,10年左右洞室变形完全收敛,其后支护结构稳定基本不发生变形;同时考虑工程实际中的"先让后抗"的支护原则,当初衬拱顶拱底相对位移(ΔA1B1)为ΔA1B1max的80%时进行二次支护为4种二次支护时机中相对最佳的二次支护时机.
【文章来源】: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关键节点布置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围岩洞室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 闫红江,邓志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01)
[2]丹巴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洞型洞距优化及围岩变形规律研究[J]. 刘杰,张罗送,李洪亚,孙涛,黎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1)
[3]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分级研究[J]. 陈子全,何川,吴迪,代聪,杨文波,徐国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06)
[4]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方案试验研究[J]. 曹小平,魏飞鹏,王波,刘子阳. 铁道工程学报. 2018(07)
[5]应力释放率对超大断面小净距浅埋隧道的开挖影响研究[J]. 但路昭,罗红星,邓琴,王东英,秦雨樵. 应用力学学报. 2018(03)
[6]基于实测地应力的丹巴水电站深埋软岩引水隧道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研究[J]. 陈发东. 水电能源科学. 2017(11)
[7]含水状态对红层软岩力学特性影响机理[J]. 邓华锋,方景成,李建林,肖瑶,周美玲. 煤炭学报. 2017(08)
[8]高地应力断层带软岩隧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措施研究[J]. 丁远振,谭忠盛,马栋. 土木工程学报. 2017(S1)
[9]山岭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研究[J]. 孙亚奇,杜守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7(03)
[10]大跨软岩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的分析与优化[J]. 邵珠山,张艳玲,王新宇,李晓照.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控制原理研究[D]. 袁超.湖南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软岩洞室施工期流变特性分析[D]. 吴迪.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 辜良仙.重庆交通大学 2017
[3]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的变形分析及控制研究[D]. 吴开健.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D]. 冯飞.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5075
【文章来源】: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关键节点布置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围岩洞室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 闫红江,邓志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01)
[2]丹巴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洞型洞距优化及围岩变形规律研究[J]. 刘杰,张罗送,李洪亚,孙涛,黎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1)
[3]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分级研究[J]. 陈子全,何川,吴迪,代聪,杨文波,徐国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06)
[4]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方案试验研究[J]. 曹小平,魏飞鹏,王波,刘子阳. 铁道工程学报. 2018(07)
[5]应力释放率对超大断面小净距浅埋隧道的开挖影响研究[J]. 但路昭,罗红星,邓琴,王东英,秦雨樵. 应用力学学报. 2018(03)
[6]基于实测地应力的丹巴水电站深埋软岩引水隧道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研究[J]. 陈发东. 水电能源科学. 2017(11)
[7]含水状态对红层软岩力学特性影响机理[J]. 邓华锋,方景成,李建林,肖瑶,周美玲. 煤炭学报. 2017(08)
[8]高地应力断层带软岩隧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措施研究[J]. 丁远振,谭忠盛,马栋. 土木工程学报. 2017(S1)
[9]山岭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研究[J]. 孙亚奇,杜守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7(03)
[10]大跨软岩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的分析与优化[J]. 邵珠山,张艳玲,王新宇,李晓照.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控制原理研究[D]. 袁超.湖南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软岩洞室施工期流变特性分析[D]. 吴迪.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 辜良仙.重庆交通大学 2017
[3]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的变形分析及控制研究[D]. 吴开健.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D]. 冯飞.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8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