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监测系统的微震辐射能量特征原位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21:09
为了研究不同的微震监测系统计算得到的微震辐射能量特征差异,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岩爆洞段,开展了中科微震SSS微震监测系统、ESG微震监测系统和IMS微震监测系统的对比试验,对比了不同微震监测系统及不同传感器类型的定位及微震辐射能量计算结果。该试验首先将6个速度型传感器平均分成三组布置在与掌子面相距80 m、130 m和180 m的三个断面上,每个传感器内置有三个芯体,分别与中科微震SSS微震监测系统、ESG微震监测系统和IMS微震监测系统相连,来监测掌子面附近的岩爆事件;其次,在相同的断面位置上布置速度型传感器和加速度型传感器,同时连接到ESG微震监测系统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三套微震监测系统监测的岩石破裂信号定位结果基本在合理范围内,在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结果更为接近,而在z方向的定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未出现量级上的差别。SSS微震监测系统与ESG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更为接近,IMS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量略小于其他两套微震监测系统。速度型传感器与加速度型传感器监测的岩石破裂信号,定位结果与辐射能皆有一定差异,加速度传...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技术. 2020,51(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引汉济渭工程隧洞地质剖面
中科微震(SinoSeiSm,SSS)监测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湖北海震科创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岩石破裂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岩石工程动力型灾害进行24 h不间断监测,实现数据实时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定位,使获取灾害孕育全过程的信息、特征和规律成为可能,为监测范围内岩体稳定性评估、灾害预警提供依据,为工程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SSS微震监测系统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目前该技术已在锦屏二级水电站、中国深部地下实验室、白鹤滩水电站、红透山铜矿、阿舍勒铜矿、会泽铅锌矿、巴基斯坦NJ水电站等进行了应用。2.1.2 IMS微震监测系统
IMS是全世界矿山微震监测技术的领先供应商,专注于矿山地震。IMS微震监测系统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分辨率的地震监测和控制系统,具有在线地震信息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该系统易于使用,可在Microsoft 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下运行。除地震方面,许多非地震岩土工程传感器也可以用于监测。当信号或某些参数超过阈值时,具有报警、控制和停机功能,并能提供全天候24 h技术支持。IMS微震系统的硬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通信部分,其网络结构图如图3所示。2.1.3 ESG微震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深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J]. 陈炳瑞,冯夏庭,符启卿,王搏,朱新豪,李涛,陆菜平,夏欢. 岩土力学. 2020(07)
[2]基于应力判据法适宜性分析的隧道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J]. 巴福隆. 铁道勘察. 2019(02)
[3]秦岭地应力特征及对隧道选址的影响研究[J]. 周子豪,张哲. 铁道勘察. 2018(05)
[4]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 徐奴文,唐春安,沙椿,梁正召,杨菊英,邹延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05)
[5]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J]. 张镜剑,傅冰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10)
[6]大规模深井开采微震监测系统站网布置优化[J]. 唐礼忠,杨承祥,潘长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10)
[7]岩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郭雷,李夕兵,岩小明. 采矿技术. 2006(01)
[8]凡口铅锌矿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 李庶林,尹贤刚,郑文达,Cezar Trifu.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12)
[9]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及岩爆烈度分级[J]. 王兰生,李天斌,徐进,徐林生,靳晓光,李永林,姜云,牟力. 公路. 1999(02)
[10]岩爆的分形特征和机理[J]. 谢和平,W.G.Pariseau.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3(01)
硕士论文
[1]基于Brune模型岩石破裂近场辐射能评估及工程应用[D]. 刘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冬瓜山铜矿围岩破坏震源机制与微震活动响应规律研究[D]. 张君.中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6432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技术. 2020,51(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引汉济渭工程隧洞地质剖面
中科微震(SinoSeiSm,SSS)监测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湖北海震科创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岩石破裂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岩石工程动力型灾害进行24 h不间断监测,实现数据实时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定位,使获取灾害孕育全过程的信息、特征和规律成为可能,为监测范围内岩体稳定性评估、灾害预警提供依据,为工程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SSS微震监测系统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目前该技术已在锦屏二级水电站、中国深部地下实验室、白鹤滩水电站、红透山铜矿、阿舍勒铜矿、会泽铅锌矿、巴基斯坦NJ水电站等进行了应用。2.1.2 IMS微震监测系统
IMS是全世界矿山微震监测技术的领先供应商,专注于矿山地震。IMS微震监测系统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分辨率的地震监测和控制系统,具有在线地震信息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该系统易于使用,可在Microsoft 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下运行。除地震方面,许多非地震岩土工程传感器也可以用于监测。当信号或某些参数超过阈值时,具有报警、控制和停机功能,并能提供全天候24 h技术支持。IMS微震系统的硬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通信部分,其网络结构图如图3所示。2.1.3 ESG微震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深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J]. 陈炳瑞,冯夏庭,符启卿,王搏,朱新豪,李涛,陆菜平,夏欢. 岩土力学. 2020(07)
[2]基于应力判据法适宜性分析的隧道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J]. 巴福隆. 铁道勘察. 2019(02)
[3]秦岭地应力特征及对隧道选址的影响研究[J]. 周子豪,张哲. 铁道勘察. 2018(05)
[4]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 徐奴文,唐春安,沙椿,梁正召,杨菊英,邹延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05)
[5]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J]. 张镜剑,傅冰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10)
[6]大规模深井开采微震监测系统站网布置优化[J]. 唐礼忠,杨承祥,潘长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10)
[7]岩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郭雷,李夕兵,岩小明. 采矿技术. 2006(01)
[8]凡口铅锌矿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 李庶林,尹贤刚,郑文达,Cezar Trifu.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12)
[9]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及岩爆烈度分级[J]. 王兰生,李天斌,徐进,徐林生,靳晓光,李永林,姜云,牟力. 公路. 1999(02)
[10]岩爆的分形特征和机理[J]. 谢和平,W.G.Pariseau.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3(01)
硕士论文
[1]基于Brune模型岩石破裂近场辐射能评估及工程应用[D]. 刘辉.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冬瓜山铜矿围岩破坏震源机制与微震活动响应规律研究[D]. 张君.中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6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9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