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城市水网水环境改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8:32
现代城市多面临水质型缺水问题,城市水系多因污染物超标排放、水系不流通导致水质较差,无法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城市水网的构建是解决区域水资源调配不均、水环境不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维、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选取COD、NH3-N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情况下研究区域内水体水质分布情况,评估河湖水网连接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河湖水网健康连通及科学调度可显著改善水体水质。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示意图
控制建筑物及调度规则:根据研究需要,本模型主要设定的控制建筑物包括水碧桥闸、杨家湾闸、杨家湾泵站、蛇山泵站;蛇山闸、茅东闸在模型中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两种工况(见表1),雨洪资源最大化利用工况是指在枯水期保证生态基流、丰水期保证区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水网中的闸门、泵站等控制建筑物,调节雨洪资源尽可能多地补给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发挥水网综合效益。图3 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代表断面示意图
图2 固城湖网格划分示意图河流生态基流根据现状污染物入河情况,依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SL348-2006》中的河流一维模型计算90%保证率下,为保证研究区域内河流COD、NH3-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所需要的基础流量,计算结果见表2。兰林等[14]研究提出固城湖湖泊需控制水位7.0 m以上,以防止出现生态灾难;固城湖是高淳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能力10 万m3/d,取水口位于固城湖大湖区红砂嘴处,设计最低取水水位7.03 m;综合分析,固城湖最低水位应为取水口最低取水水位7.03 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级闸门调控下徒骇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J]. 王坤,杨同春,徐征和,周肆访,王江婷,徐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7(02)
[2]浅议我国湖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 谭飞帆,王海云,肖伟华,李彦军,何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04)
[3]江苏省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J]. 谢蓉蓉,逄勇,屈健,陈可,莫旭东,蒋咏. 海洋通报. 2012(02)
[4]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发展沿革与影响[J]. 崔国韬,左其亭,窦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04)
[5]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概念框架[J]. 李宗礼,李原园,王中根,郝秀平,刘晓洁.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3)
[6]长江流域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欧阳,熊文,丁洪亮. 人民长江. 2010(01)
[7]山东省聊城市城区河湖水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群智,杜琳,张金红,王永华. 水利发展研究. 2009(06)
[8]丹麦MIKE11水动力模块在河网模拟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 王领元.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02)
[9]太原市城西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J]. 李小荣,武华昌. 山西水利科技. 2002(02)
硕士论文
[1]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 廖临毓.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13792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示意图
控制建筑物及调度规则:根据研究需要,本模型主要设定的控制建筑物包括水碧桥闸、杨家湾闸、杨家湾泵站、蛇山泵站;蛇山闸、茅东闸在模型中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两种工况(见表1),雨洪资源最大化利用工况是指在枯水期保证生态基流、丰水期保证区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水网中的闸门、泵站等控制建筑物,调节雨洪资源尽可能多地补给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发挥水网综合效益。图3 水碧桥河、石固河、官溪河代表断面示意图
图2 固城湖网格划分示意图河流生态基流根据现状污染物入河情况,依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SL348-2006》中的河流一维模型计算90%保证率下,为保证研究区域内河流COD、NH3-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所需要的基础流量,计算结果见表2。兰林等[14]研究提出固城湖湖泊需控制水位7.0 m以上,以防止出现生态灾难;固城湖是高淳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能力10 万m3/d,取水口位于固城湖大湖区红砂嘴处,设计最低取水水位7.03 m;综合分析,固城湖最低水位应为取水口最低取水水位7.03 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级闸门调控下徒骇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J]. 王坤,杨同春,徐征和,周肆访,王江婷,徐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7(02)
[2]浅议我国湖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 谭飞帆,王海云,肖伟华,李彦军,何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04)
[3]江苏省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J]. 谢蓉蓉,逄勇,屈健,陈可,莫旭东,蒋咏. 海洋通报. 2012(02)
[4]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发展沿革与影响[J]. 崔国韬,左其亭,窦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04)
[5]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概念框架[J]. 李宗礼,李原园,王中根,郝秀平,刘晓洁.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3)
[6]长江流域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欧阳,熊文,丁洪亮. 人民长江. 2010(01)
[7]山东省聊城市城区河湖水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群智,杜琳,张金红,王永华. 水利发展研究. 2009(06)
[8]丹麦MIKE11水动力模块在河网模拟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 王领元.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02)
[9]太原市城西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J]. 李小荣,武华昌. 山西水利科技. 2002(02)
硕士论文
[1]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 廖临毓.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13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11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