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用水效率关键指标时空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2 22:12
准确定位我国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效率现状,是加强节水管理的重要基准。通过分析城市用水效率关键指标的时程演变和空间格局,探究了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的联动关系、与用水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状态。结果表明:2017年较1998年,我国地级市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了80%,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人均生活用水量增加了近30%,优于同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的中值。2017年,全国半数有资料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了80%,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控制在15%左右。目前,我国仍存在用水效率与用水压力空间匹配失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胡焕庸线"以东的华中和东南地区,水多人亦多,经济发达,用水压力大,但用水效率不高,仍有较大节水潜力。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用水效率和节水指标的资料完备程度
城市用水压力梯级的界定综合考量了天然水资源条件和总供水量占比两项指标。根据《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4],将我国地级市归纳为丰水、平水、缺水3类区域。参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级划分的通行约定[15],将总供水量占比为10%和40%作为界定供水压力较低、中等和较高的判别限。进一步,综合这两项指标的级别对应关系,将城市用水压力划分为高压、中压、低压3个梯级(图2(b))。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的联动关系,采用时间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判断。若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同向变化,则推断节水措施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用水效率的增减。反之,节水水平与用水效率脱钩,评估用水效率的变化需要考察其他因素的主导作用。
如图3(a)所示,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2010年不变价为基准,全国地级市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1998年的267 m3/万元,降低至2017年的41 m3/万元,降幅达80%,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AQUASTAT数据库中各国的用水量数据,以及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各国经济发展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86 m3/万美元[16]。从国际比较来看,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值分别为121 m3/万美元、295 m3/万美元。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已略优于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值水平,约为美国的45%,俄罗斯的53%,但与处于国际用水效率先进水平的以色列(13 m3/万美元)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均生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1998—2017年,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全国地级市均值从120 L/(d·人)增加至156 L/(d·人),增幅近30%。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地区间差异有所增加,体现出不同地域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趋向多样化发展趋势。采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综合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与同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0.7<HDI<0.8),我国人均生活用水量优于同类国家的中值水平,即219 L/(d·人)。根据联合国UN data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处于高发展水平国家(HDI>0.8)的人均生活用水量均值为255 L/(d·人)[16]。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均生活用水量仍会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J]. 刘晶,鲍振鑫,刘翠善,王国庆,刘悦,王婕,管晓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4)
[2]新形势下我国节水现状及问题分析[J]. 李慧,丁跃元,李原园,郭东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1)
[3]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J]. 邓铭江. 地理学报. 2018(07)
[4]基于基尼系数法的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要素时空匹配分析[J]. 杜军凯,李晓星,贾仰文,仇亚琴,张海涛,陈静.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06)
[5]京津冀城市群用水效率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J]. 海霞,李伟峰,王朝,周伟奇,韩立建,钱雨果. 生态学报. 2018(12)
[6]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生活用水效率差异分析[J]. 海霞,李伟峰,韩立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2)
[7]我国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与布局调整建议[J]. 倪红珍,赵晶,陈根发,张海涛. 中国水利. 2017(15)
[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解析[J]. 周斌. 水科学进展. 2017(03)
[9]《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解读[J]. 刘阔,刘锁祥,赵顺萍,曹楠. 城镇供水. 2017(02)
[10]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J]. 雷玉桃,黄丽萍,张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2)
本文编号:3116053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用水效率和节水指标的资料完备程度
城市用水压力梯级的界定综合考量了天然水资源条件和总供水量占比两项指标。根据《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4],将我国地级市归纳为丰水、平水、缺水3类区域。参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级划分的通行约定[15],将总供水量占比为10%和40%作为界定供水压力较低、中等和较高的判别限。进一步,综合这两项指标的级别对应关系,将城市用水压力划分为高压、中压、低压3个梯级(图2(b))。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的联动关系,采用时间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判断。若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同向变化,则推断节水措施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用水效率的增减。反之,节水水平与用水效率脱钩,评估用水效率的变化需要考察其他因素的主导作用。
如图3(a)所示,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2010年不变价为基准,全国地级市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1998年的267 m3/万元,降低至2017年的41 m3/万元,降幅达80%,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AQUASTAT数据库中各国的用水量数据,以及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各国经济发展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86 m3/万美元[16]。从国际比较来看,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值分别为121 m3/万美元、295 m3/万美元。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已略优于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值水平,约为美国的45%,俄罗斯的53%,但与处于国际用水效率先进水平的以色列(13 m3/万美元)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均生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1998—2017年,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全国地级市均值从120 L/(d·人)增加至156 L/(d·人),增幅近30%。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地区间差异有所增加,体现出不同地域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趋向多样化发展趋势。采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综合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与同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0.7<HDI<0.8),我国人均生活用水量优于同类国家的中值水平,即219 L/(d·人)。根据联合国UN data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处于高发展水平国家(HDI>0.8)的人均生活用水量均值为255 L/(d·人)[16]。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均生活用水量仍会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J]. 刘晶,鲍振鑫,刘翠善,王国庆,刘悦,王婕,管晓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4)
[2]新形势下我国节水现状及问题分析[J]. 李慧,丁跃元,李原园,郭东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1)
[3]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J]. 邓铭江. 地理学报. 2018(07)
[4]基于基尼系数法的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要素时空匹配分析[J]. 杜军凯,李晓星,贾仰文,仇亚琴,张海涛,陈静.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06)
[5]京津冀城市群用水效率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J]. 海霞,李伟峰,王朝,周伟奇,韩立建,钱雨果. 生态学报. 2018(12)
[6]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生活用水效率差异分析[J]. 海霞,李伟峰,韩立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2)
[7]我国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与布局调整建议[J]. 倪红珍,赵晶,陈根发,张海涛. 中国水利. 2017(15)
[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解析[J]. 周斌. 水科学进展. 2017(03)
[9]《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解读[J]. 刘阔,刘锁祥,赵顺萍,曹楠. 城镇供水. 2017(02)
[10]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J]. 雷玉桃,黄丽萍,张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2)
本文编号:311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11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