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变形易损性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5 09:54
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可有效估计地震作用下结构损害,是抗震安全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坝顶沉降最大值和坝顶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性能参数,通过考虑坝址区域地震情况确定输入地震动数量,并提出采用性能参数突变点确定性能水平。首先,根据糯扎渡高土石坝坝址区域地震情况合理确定输入地震动数量,并采用改进PZC弹塑性模型和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SWANDYNE Ⅱ进行高土石坝动力分析。以坝顶沉降最大值和坝顶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作为性能参数,通过对60条地震动的动力分析,确定性能水平。然后采用弹塑性模型–非线性方法进行动力分析,结合MSA方法得到各性能参数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分析性能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异系数与地震动数量的关系,确定地震动数量超过30条时,性能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异系数基本不发生波动。最后,以地震易损性和地震危险性曲线确定糯扎渡高土石坝的抗震安全性,成果可为高土石坝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力坝抗震性能的POA-ETA评价方法[J]. 徐强,徐舒桐,陈健云,李静,钱坤. 水利学报. 2018(08)
[2]基于实际震害的土石坝永久变形估算[J]. 楚金旺,朱晟,黄亚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7(06)
[3]基于MSA法的高心墙堆石坝地震沉降易损性分析[J]. 庞锐,孔宪京,邹德高,徐斌. 水利学报. 2017(07)
[4]基于IDA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性能评价[J]. 孔宪京,庞锐,邹德高,徐斌,周扬.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6)
[5]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J]. 吴永康,王翔南,董威信,于玉贞. 岩土工程学报. 2015(11)
[6]基于变形的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J]. 王笃波,刘汉龙,于陶,杨贵.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5)
[7]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J]. 陈生水,李国英,傅中志.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1)
[8]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坝顶沉降估算[J]. 刘君,刘博,孔宪京.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2)
[9]土石坝震害与抗震安全[J]. 朱晟. 水力发电学报. 2011(06)
[10]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发展[J]. 李建中,管仲国. 工程力学. 2011(S2)
博士论文
[1]高心墙堆石坝流固耦合弹塑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 董威信.清华大学 2015
[2]基于性能的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估[D]. 姚霄雯.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9181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力坝抗震性能的POA-ETA评价方法[J]. 徐强,徐舒桐,陈健云,李静,钱坤. 水利学报. 2018(08)
[2]基于实际震害的土石坝永久变形估算[J]. 楚金旺,朱晟,黄亚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7(06)
[3]基于MSA法的高心墙堆石坝地震沉降易损性分析[J]. 庞锐,孔宪京,邹德高,徐斌. 水利学报. 2017(07)
[4]基于IDA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性能评价[J]. 孔宪京,庞锐,邹德高,徐斌,周扬.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6)
[5]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J]. 吴永康,王翔南,董威信,于玉贞. 岩土工程学报. 2015(11)
[6]基于变形的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J]. 王笃波,刘汉龙,于陶,杨贵.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5)
[7]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J]. 陈生水,李国英,傅中志.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1)
[8]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坝顶沉降估算[J]. 刘君,刘博,孔宪京.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2)
[9]土石坝震害与抗震安全[J]. 朱晟. 水力发电学报. 2011(06)
[10]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发展[J]. 李建中,管仲国. 工程力学. 2011(S2)
博士论文
[1]高心墙堆石坝流固耦合弹塑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 董威信.清华大学 2015
[2]基于性能的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估[D]. 姚霄雯.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15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