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电厂冷却水系统虹吸井工程的水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2:16

  本文关键词:电厂冷却水系统虹吸井工程的水力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滨海电厂的冷却水系统多采用直流供水系统,其供水流程一般为:外海—循环水泵房—供水管道—凝汽器—虹吸井—排水管道—外海。在冷却水循环流程中,虹吸井作为重要的水工构筑物出现,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参与的“国核压水堆示范工程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虹吸井水力性能试验研究”科研项目为依托,针对冷却水系统中虹吸井工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本工程虹吸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设置的多孔排水管将部分电厂废热回流至泵房取水口,防止电厂冬期运行时泵房取水口发生冰塞事故,因此热水回流流量需满足一定条件。任务书要求热水回流流量在单机组运行条件下要满足占循环水总流量的20%~40%。此外在外海潮位较低时,排水虹吸井过堰水流将处于跌落出流状态,在虹吸井堰后出现强烈的水气掺混现象,产生大量泡沫,若泡沫来不及上浮溃灭而进入下游排水暗涵,容易在外海形成泡沫污染区和盐雾危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建立虹吸井及多孔排水管沟水力模型试验,结合外海潮位以及热水回流取水工况,分析研究虹吸井内的水流形态、水力特性和水力要素,热水回流以及泡沫输移情况,提出了优化方案以提高虹吸井的水力性能,满足热水回流流量和消能消泡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较全面的了解虹吸井工程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方法,基于重力相似准则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开展试验;(2)提出了在堰后设置双层多孔孔板的措施来消能和消泡。虹吸井堰后设置双层多孔孔板将降低堰后水流流速,使得泡沫随水流进入暗涵前能及时上浮至水面,以此解决泡沫污染问题。(3)提出了部分封堵下游排水暗涵进口断面面积的措施来提高热水回流流量。封堵下游排水暗涵部分断面面积将提高虹吸井堰后水位,进而提高堰前多孔排水管水头,加大了虹吸井和外海之间的水位差,以满足热水回流流量要求,同时能减小虹吸井堰后水跃高度。原型中采用叠梁门对下游暗涵出口进行封堵。最后,展望了可进一步研究论证和优化分析的虹吸井工程有关问题。
【关键词】:虹吸井 模型试验 多孔排水管 多孔孔板 消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3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方法11-12
  • 1.3 研究现状12-14
  • 1.3.1 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现状12
  • 1.3.2 虹吸井工程试验研究现状12-14
  • 1.4 本工程存在问题14-15
  • 1.5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模型试验设计16-26
  • 2.1 模型设计16
  • 2.2 虹吸井试验分析16-17
  • 2.3 模型比尺选择17-19
  • 2.4 模型布置19-22
  • 2.5 试验量测内容与测量仪器22
  • 2.6 试验工况22-23
  • 2.7 测点布置23-26
  • 第3章 初始方案模型试验26-38
  • 3.1 一机两泵试验结果分析26-31
  • 3.1.1 一机四泵试验现象26-29
  • 3.1.2 一机两泵沿程水面线变化29-30
  • 3.1.3 一机两泵虹吸井和多孔排水管沿程水位分布30-31
  • 3.2 一机四泵试验结果分析31-35
  • 3.2.1 一机四泵试验现象32-34
  • 3.2.2 一机四泵沿程水面线变化34-35
  • 3.4 小节35-38
  • 第4章 优化方案模型试验38-54
  • 4.1 消泡措施分析38-40
  • 4.1.1 多孔孔板消泡特性分析39-40
  • 4.2 提高热水回流措施分析40-44
  • 4.2.1 下游封堵面积的确定41-44
  • 4.3 优化方案分析44-53
  • 4.3.1 优化方案一机两泵试验现象44-46
  • 4.3.2 优化方案一机两泵沿程水面线变化46
  • 4.3.3 优化方案一机两泵虹吸井和多孔排水管沿程水位分布46-48
  • 4.3.4 优化方案一机四泵试验现象48-51
  • 4.3.5 优化方案一机四泵沿程水面线分布51-53
  • 4.4 小节53-54
  • 第5章 多孔排水管水力特性研究54-60
  • 5.1 多孔排水管沿程压力分布规律54-55
  • 5.2 多孔排水管上下游压力分布规律55-56
  • 5.3 多孔排水管压力分布的计算公式56-58
  • 5.4 小节58-6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
  • 6.2 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作者简介66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荣彬;刘晋超;;大型核电虹吸井结构设计[J];科技风;2015年14期

2 李奇;张荣勇;白玮;;核电站排水跌落井的设计尺寸探讨[J];给水排水;2015年04期

3 宋建华;杨秀荣;;浅谈通过电厂节水措施降低电厂耗水指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24期

4 阎丽静;李晓爱;;核电站循环水虹吸出水设计[J];广东水利水电;2014年07期

5 王熹;王湛;杨文涛;席雪洁;史龙月;董文月;张倩;周跃男;;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6 PFISTER Michael;CHANSON Hubert;;Two-phase air-water flows: Scale effects in physical modeling[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4年02期

7 张旭;;某核电厂虹吸井设计研究[J];给水排水;2013年10期

8 陈付山;孙海燕;陈运怀;;发电厂直流冷却水系统虹吸井布置方案设计和优化[J];华电技术;2012年12期

9 段文姣;张根广;范仲文;;南迪普电站排水口三维数值模拟及体型优化[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8期

10 李波;汤东升;;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排水建筑物布置的应用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电厂冷却水系统虹吸井工程的水力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16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