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九襄冰水堆积体的降雨入渗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03:49
  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的冰水堆积体,由于历史上沉积环境的不断变迁,使这些堆积体拥有十分复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随着西部发展的加快和各种大型工程的建设,这些堆积体的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特别是在降雨情况下,很容易诱发与冰水堆积体有关的地质灾害。因此,针对冰水堆积体在降雨入渗情况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进行野外调查,对九襄地区堆积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粒度成分以及渗透系数进行了分析,推断出其为冰水堆积体。之后进行室内的降雨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均质堆积体、裂隙堆积体以及粗颗粒架空堆积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冰水堆积体主要以粗颗粒和巨颗粒为主,细颗粒含量较少,出现局部富集的情况。受到不同时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堆积体在很多地方出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泥质胶结普遍存在于粗颗粒和巨颗粒的夹缝之中,构成了以粗颗粒和巨颗粒为骨架,以细颗粒为粘合剂的形态。(2)对九襄地区的冰水堆积体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九襄地区的冰水堆积体的不均匀系数都远大于5,曲率系数一般都在13之间。对在堆积体中进行了五组降雨入渗...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九襄冰水堆积体的降雨入渗特征研究


九襄所在位置

曲线,沟谷,位置


第 3 章 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和颗粒组成3.1 沉积特征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冰川留下的痕迹——分布着大量的冰貌,冰水堆积物和冰川侵蚀所遗留下的痕迹可在很多地方见到。其中冰川堆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的缓坡台地中,和坡积物以及冲积物混合形成堆积体。九襄地区的冰水堆积体多分布于城镇东侧的河谷两岸(如图 3-1),总方 4000×104 3m 。作者对九襄地区的沟谷地区做了大量的勘测和取样分析。下取木楠村、上堰沟、下堰沟、大沙溪以及后山村 5 条主要的沟谷来进行分析论。下面运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 5 个不同沟谷的勘察路线上各个点的位置以出露的剖面,并对其剖面上的颗粒进行了筛分试验。对最后的筛分结果制成条谷的颗粒分析曲线。同时对 5 条沟谷的沉积特征、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最终推断出了九襄地区堆积体的成因。

点位图,沉积特征,点位,路线


木楠村勘察路线和点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降雨对路堤斜坡稳定性影响的时间效应[J]. 涂国祥,黄润秋.  岩土力学. 2015(S1)
[2]梨园水电站下咱日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J]. 杨传俊,郭家忠,王国良.  云南水力发电. 2013(06)
[3]成都盆地西缘第四纪砾石层成因及其工程特性研究[J]. 陈旭,陈兴海,雷通文.  路基工程. 2012(05)
[4]降雨条件下双层土坡的模型实验研究[J]. 李海亮,吴礼舟,黄润秋,王玉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2(10)
[5]降雨入渗过程中土质边坡的固-液-气三相耦合分析[J]. 胡冉,陈益峰,周创兵.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11)
[6]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J].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4)
[7]降雨入渗对粗粒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J]. 陈晓斌,徐望国,刘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8]TDR联合监测土体含水量和干密度的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J]. 陈赟,陈伟,陈仁朋,陈云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02)
[9]地表径流与地下渗流耦合的水动力数学模型[J]. 曹志先,张灿亨,王鑫.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5)
[10]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无限长斜坡降雨入渗解析解[J]. 詹良通,贾官伟,陈云敏,FREDLUND D G.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8)

博士论文
[1]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 王自高.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西南河谷典型古冰水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 涂国祥.成都理工大学 2010
[3]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 林鸿州.清华大学 2007
[4]降雨入渗条件下土坡水土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与预测预报研究[D]. 王继华.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四川省汉源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D]. 林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2]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 金辉.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63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63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