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小水电对东宁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7-12 09:55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科研到生产,从工业到农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家建设到人民生活,电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为了维持并确保电网安全运行而设置的一种保护系统。作为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则是对配电网系统内部的各种设备配置的保护装置,通过这些继电保护,满足配电网的电力系统稳定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小水电属于非碳清洁能源,它既无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我国试试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部分,然后小水电并网会给配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一些技术问题,在小水电接入后不仅使得配电网由单电源供电变为多端电源供电,还会改变小水电附近节点和线路故障水平,为传统配电网保护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遵从电力系统运行中“设备安全”延伸到“配电网变电站安全”的思路。结合有小水电发电机组接入输配电网络系统构成与搭建特点,对传统继电保护的几种形式、自动重合闸进行说明,并对电流三段保护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小水电机组接入东宁配电网后,对原有配电网络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接入网络的进线重合闸等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影响给出对应整改措施;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小水电机组在...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电网继电保护现状及发展
        1.2.1 变电站的配置
        1.2.2 继电保护现状
        1.2.3 继电保护技术前景
    1.3 小水电继电保护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传统继电保护分析
    2.1 传统配电网继电保护
        2.1.1 电流速断保护
        2.1.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2.1.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2.2 三种保护形式的应用分析
    2.3 自动重合闸
        2.3.1 故障后的自动重合闸动作
        2.3.2 保护装置与自动重合闸配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水电并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3.1 小水电并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3.2 装机容量对保护的影响
    3.3 对电流保护的影响
        3.3.1 对同一馈线上游保护断路器的影响
        3.3.2 对同一馈线下游保护断路器影响
        3.3.3 相邻馈线的断路保护器影响
        3.3.4 电流保护措施改善
    3.4 距离保护的影响
        3.4.1 正向助增电流影响
        3.4.2 反向助增电流影响
        3.4.3 距离保护影响的解决措施
    3.5 接入网络的进线重合闸影响
        3.5.1 对接入点馈线的故障影响
        3.5.2 对相邻馈线故障影响
        3.5.3 消除非同期重合闸措施
    3.6 容量对输配电网络保护的影响
    3.7 单相接地对小水电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水电并网对继电保护影响仿真分析
    4.1 小水电机组配电网模型建立
    4.2 模型参数选择
    4.3 模拟机组对配电网仿真
        4.3.1 容量对保护的影响仿真
        4.3.2 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的影响仿真
        4.3.3 机组接入点对故障电流的影响仿真
    4.4 重新整定断路器保护定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配电网络的自适应保护
    5.1 引言
    5.2 无接入状态的自适应继电保护
        5.2.1 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保护
        5.2.2 两相继电器接线关系分析
        5.2.3 两相接线方式自适应继电保护动作判据
    5.3 有接入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分析
    5.4 自适应保护与传统保护对比
    5.5 东宁大唐水电站模型设计
        5.5.1 设计原则
        5.5.2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 孙莹.  山东工业技术. 2014(13)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J]. 李德智,李俊宏.  科技资讯. 2014(16)
[3]电网相间短路阶段式电流保护“三配合”分析及整定计算案例[J]. 李莉,胡兴龙,顾凌云,白少锋.  电子测试. 2013(05)
[4]基于极性比较原理的广域行波保护方法[J]. 李泽文,郑盾,曾祥君,姚建刚,邓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03)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之浅见[J]. 吕志恒.  科技信息. 2010(35)
[6]数字化变电站设计、运行中面临的问题[J]. 葛遗莉,葛慧,鲁大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12)
[7]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时若干研究课题综述[J]. 康龙云,郭红霞,吴捷,陈思哲.  电网技术. 2010(11)
[8]三段式电流保护仿真实验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 莫仕勋,姜爱华,杨丽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07)
[9]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前景[J]. 刘晓冬,王秀辉.  现代交际. 2010(03)
[10]智能电网的本质动因和技术需求[J]. 姚建国,赖业宁.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2)



本文编号:3279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79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