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白洋淀补水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10:47
通过对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来源及补水途径的分析,论述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重要性。利用白洋淀十方院水文站97年(1920—2016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M-K突变性检验出白洋淀水位变异点为1963年、1965年,1983年后下降趋势显著。分析1980—2016年白洋淀水位特征,计算白洋淀不同频率下月最低水位,结合年内展布法得到逐月水位过程,选择年内不同水位过程下的典型年,提出了针对于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白洋淀补水方案:当白洋淀10月1日水位为6.96 m时,可不向白洋淀补水;当白洋淀10月1日水位分别为6.44、5.66 m时,通过本工程向白洋淀补水1.21、1.76亿m3;当白洋淀8月16日水位为5.34 m时,立即启用本工程进行引水,向白洋淀补水1.58亿m3,于11月初结束,至次年1月继续补水0.42亿m3。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白洋淀1920—2016年水位MK检验
白洋淀不同阶段多年平均月水位
利用白洋淀1980—2016年37年的日水位序列求逐日的多年平均值、多年最高值和多年最低值,白洋淀1980—2016年多年日平均水位变化如图4所示,白洋淀水位年内总体较平稳,呈单谷单峰分布,1—7月水位逐渐下降,8—9月水位呈上升趋势,9月底—12月底基本保持不变。多年平均水位变化约0.6 m左右,年内水位变化不大,多年日最高水位变化约0.9 m,多年日最低水位变化约1.2 m。图4 白洋淀1980—2016年多年日平均水位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高效利用探讨[J]. 徐宝同,徐嘉. 海河水利. 2019(04)
[2]雄安新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 王康,于晶晶.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7)
[3]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J]. 王凯霖,李海涛,吴爱民,李木子,周艺,李文鹏. 地球学报. 2018(05)
[4]白洋淀环境生态变迁及其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J]. 程伍群,薄秋宇,孙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02)
[5]岳城水库融入雄安新区水资源配置体系的可行性浅论[J]. 戴永翔,刘继红. 海河水利. 2018(01)
[6]黄河水西调 确保雄安新区水资源供给[J]. 张永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0)
[7]白洋淀干淀原因与对策分析[J]. 邱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04)
[8]白洋淀生态补水分析与研究[J]. 冯亚辉,李书友.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6)
[9]利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白洋淀最低补水水位的探讨[J]. 刘国强. 中国水利. 2013(S2)
[10]水量平衡法演算白洋淀枯水期最低补水水位[J]. 张英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5)
硕士论文
[1]白洋淀水位混沌特性分析及补水方案研究[D]. 尹健梅.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861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白洋淀1920—2016年水位MK检验
白洋淀不同阶段多年平均月水位
利用白洋淀1980—2016年37年的日水位序列求逐日的多年平均值、多年最高值和多年最低值,白洋淀1980—2016年多年日平均水位变化如图4所示,白洋淀水位年内总体较平稳,呈单谷单峰分布,1—7月水位逐渐下降,8—9月水位呈上升趋势,9月底—12月底基本保持不变。多年平均水位变化约0.6 m左右,年内水位变化不大,多年日最高水位变化约0.9 m,多年日最低水位变化约1.2 m。图4 白洋淀1980—2016年多年日平均水位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高效利用探讨[J]. 徐宝同,徐嘉. 海河水利. 2019(04)
[2]雄安新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 王康,于晶晶.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7)
[3]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J]. 王凯霖,李海涛,吴爱民,李木子,周艺,李文鹏. 地球学报. 2018(05)
[4]白洋淀环境生态变迁及其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J]. 程伍群,薄秋宇,孙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02)
[5]岳城水库融入雄安新区水资源配置体系的可行性浅论[J]. 戴永翔,刘继红. 海河水利. 2018(01)
[6]黄河水西调 确保雄安新区水资源供给[J]. 张永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0)
[7]白洋淀干淀原因与对策分析[J]. 邱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04)
[8]白洋淀生态补水分析与研究[J]. 冯亚辉,李书友.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6)
[9]利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白洋淀最低补水水位的探讨[J]. 刘国强. 中国水利. 2013(S2)
[10]水量平衡法演算白洋淀枯水期最低补水水位[J]. 张英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5)
硕士论文
[1]白洋淀水位混沌特性分析及补水方案研究[D]. 尹健梅.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8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