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FLAC3D的某溢洪道进水渠段高边坡设计优化计算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0:32
  针对某溢洪道进水渠段高边坡开挖设计方案开展优化分析,利用FLAC 3D有限元软件建模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方案能降低边坡失稳潜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原设计方案下无支护措施时有无水工况中位移、应力特征分布基本一致,水位对高边坡位移、应力变化无显著影响,最大拉应力位于马道边缘,坡面以压应力为主。②原设计支护方案下有无水工况中,支护措施下减弱了大位移对坡内的延伸趋势,拉应力与大位移分布面积减少,减弱两者对滑移面影响。③优化设计方案下有无水工况中最大位移均无往坡内延伸趋势,最大拉应力均为0.45 MPa,相比原设计方案降低15.1%,各级马道拉应力分布减少,马道最大位移为1 cm左右,仅为坡高的0.01%,优化设计后开挖方案安全稳定性得到提高,滑移面下滑趋势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水利工程中高边坡开挖支护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文章来源】: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0,26(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FLAC3D的某溢洪道进水渠段高边坡设计优化计算分析研究


溢洪道局部区段工程地质剖面图

数值模型,锚杆


原设计开挖方案为5级马道,除第二级马道为12 m,其他马道宽度均为3 m,坡度均为2∶1,以直径15 mm锚杆为正方形支护网架,每根锚杆长度为5 m,并喷射混凝土。优化方案为4级马道,其中第二级马道加宽为15 m,其他马道宽度一致,坡度优化为5∶2,以直径25 mm锚杆为正方形支护网架,每根锚杆长度为10 m,并喷射混凝土。由于溢洪道进水渠段水位变化,因而本文在每种研究方案基础上分别拓展有无水工况。3.2 开挖无支护

应力图,水工,应力,方案


本文以水库处于正常蓄水位时开展高边坡位移应力计算,结果见图4。从图4中可知,有水工况下边坡位移分布与无水工况有所类似,最大位移量均集中在坡底板处,其最大位移相比无水工况增长幅度并不大,仅为4.7%,达4.93 mm,坡顶仍分布较小位移。有水工况下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0.53和5 MPa,与无水工况下分布区域及量值基本接近。分析表明,在无支护措施下,有无水工况位移、应力分布特征与量值均为一致,即水位对高边坡位移、应力变化无影响,此时由于在无支护措施条件下边坡按照原设计方案开挖,滑移失稳已占据主导作用,不受水位影响。图4 原设计无支护方案下位移应力分布(有水工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降雨条件下不同非饱和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J]. 秦世伟,陈俊,武亚军,赵玮.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2]基于FLAC3D的含泥质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滑坡治理研究[J]. 陈观明.  路基工程. 2020(02)
[3]受渗流影响的土工袋砌护边坡稳定性分析[J]. 张东兴.  东北水利水电. 2020(04)
[4]水利水电工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探析[J]. 程雪.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2)
[5]基于Logistic回归的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J]. 陈兆龙.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02)
[6]某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优化设计[J]. 李波,曾亮亮,任东伟,张洪,张朔.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01)
[7]QFQH水利枢纽场区道路高边坡处理[J]. 朱亮.  吉林水利. 2019(12)
[8]考虑应力状态对土体力学参数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 邓海峰,祁磊,许浩,李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06)
[9]微震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联合监测技术在山达克南矿体扩帮边坡监测中的应用[J]. 袁康,张志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9(02)
[10]基于RFPA3D和微震监测的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J]. 杨莹,徐奴文,李韬,戴峰,樊义林,徐剑,李彪.  岩土力学. 2018(06)

硕士论文
[1]基于强度折减法芜湖市吕山金矿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 陈超.长春工程学院 2020
[2]考虑干湿循环作用时边坡黄土性质的试验研究[D]. 刘孟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94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94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