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评估

发布时间:2021-07-30 10:49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的分流量。探讨了三峡水库对荆江三口发流量、分流比、断流情况的影响(此影响为径流调节和河道调整的综合影响),同时分离并探讨了河道调整对荆江三口分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三峡工程情况下,在径流调节和河道地形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增大28.17%,9.59%,断流情况基本无变化;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减少2.11%,分流比增长0.56%,断流情况变化不大;汛末蓄水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减少33.87%和19.84%,松滋口和太平口断流情况无明显变化,藕池口断流天数增多且断流日期提前;枯水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大8.60%,多年平均分流比减小2.93%,松滋口和藕池口在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每年分别平均少断流30.43,6.80 d,太平口每年平均多断流30.86 d;其中,河道地形调整使汛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增加2.73%,汛前消落... 

【文章来源】: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3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评估


荆江三口位置示意图

地形图,三峡工程,地形,流量


“地形影响”系列和“无三峡工程情况下”系列的流量求多年平均变化过程如图5。通过对比2个系列可知汛期河道地形的变化使得三口分流量增加,在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和枯水期使荆江三口分流减少。表4定量说明了2008—2015年河道地形变化对荆江三口分流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除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加2.73%外,河道地形的变化使得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和枯水期三口分流量减少,多年平均减少比例分别为16.62%,3.10%和18.49%。从全年来看,河道地形变化引起的三口分流量变化量有正有负,其中2011年(来水频率98.49%)减少比例最大,2012年(来水频率33.25%)增加比例最大,多年平均减少0.67%。根据此统计结果,再结合研究时段内干流河道水位-流量关系、干流水位-分流量关系变化,可知在水量较大、水位较高的情况下(例如汛期或丰水年),河道地形的变化使干流同级流量下水位升高,三口分流量增加;而在水量较少、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例如非汛期或枯水年),河道地形变化使干流在同级流量下水位降低,三口分流量较少。

三峡工程,情况,分流量,比例


将2008—2015年枝城站日实测系列与还原系列分别输入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进行计算,可得2种情况下三口分流量。对2个流量系列求多年平均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分流量的总体变化(图4)。由图4易看出: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分流量稍有增长;汛期三口分流量过程线变平滑,流量变化幅度减小;汛末蓄水期三口分流量大幅减少;枯水期三口分流量稍有增加。为更加定量地看出不同运行期三口分流的变化,表2统计了2008—2015年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4个运行期荆江三口总径流量变化比例。由表2可知,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汛前消落期三口总径流量除2008年和2015年外均增加,最大增加比例为48.45%(2011年),多年平均增加比例为28.17%;汛期总径流量有增有减,但径流量减少的年份占多数,多年平均减少比例为2.11%;汛末蓄水期荆江三口总径流量明显减少,最大减小比例为61.60%(2011年),多年平均减小比例为33.87%;枯水期除2008年和2009年外荆江三口总径流量增加,最大增加比例为39.23%(2010年),多年平均增加比例为8.60%。从全年来看,三口总径流量均减少,最大减少比例为14.57%(2011年),多年平均减少比例为6.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及原因[J]. 王冬,方娟娟,李义天,尹正杰.  水电能源科学. 2017(12)
[2]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对洞庭湖入流的影响研究[J]. 王冬,方娟娟,李义天,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12)
[3]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及三峡水库蓄水影响[J]. 朱玲玲,许全喜,戴明龙.  水科学进展. 2016(06)
[4]三峡水库蓄水期综合调度需求分析[J]. 陈炯宏,徐涛,李长春,喻杉,丁毅.  人民长江. 2015(21)
[5]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对荆江三口分流影响分析[J]. 陈俭煌,彭玉明,黄烈敏.  人民长江. 2015(21)
[6]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响研究[J]. 曹文洪,毛继新.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7]基于时段控制因子的荆江三口分流变化趋势研究[J]. 朱玲玲,陈剑池,袁晶,董炳江.  水力发电学报. 2015(02)
[8]洞庭湖近年干旱与三峡蓄水影响分析[J]. 孙占东,黄群,姜加虎,赖锡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2)
[9]江湖关系变化的内在机理[J]. 韩其为.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6)
[10]近期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特性分析[J]. 郭小虎,李义天,刘亚.  泥沙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311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11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